然而,如果只是單純地說:「有症狀為什麼不去看醫生?」,其實不見得公平,因為有的時候,一些身體上的小毛病,真的很難判斷到什麼程度才需要就醫。
常見的疼痛、小毛病該就醫嗎?
舉對多數人都很常見的疼痛為例,「要注意症狀性質、特徵的改變。」臺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任蔡兆勳醫師強調,判斷標準很重要,他舉例,若是經常頭痛,但十年來都沒有改變,那就可以按照之前醫師診斷結果來看待。
但如果疼痛的出現下列5個狀況,就要提高警覺:
- 性質改變
- 位置改變
- 頻率提高
- 強度增強
- 持續時間拉長
「右邊痛變左邊痛,以前是偏頭痛現在不是,或是感覺不同、程度與日俱增、持續更久、更頻繁,很可能身體情況有所改變,需要重新評估。」蔡兆勳醫師表示,這就是該要就醫的時刻。
身體不舒服時,自行去藥局買藥可以嗎?
如果症狀很明確、簡單、穩定、過去曾經做過診斷確定原因的,的確不需要太過緊張,例如本來就因睡不好頭痛、生理期肚子痛等等,一般民眾會想到透過社區藥局來緩解不適,蔡兆勳醫師表示,這的確是個辦法。但如果症狀不明確,尤其需要病史詢問與檢查做鑑別診斷,就不是藥局就能協助的。
蔡兆勳醫師指出,其實台灣的就醫環境尤其是診所就醫是很方便的,如果有需要用藥的情況,找醫師也是一個選項,拿藥方便,費用也不高,有時藥局買藥還比較貴。因此,如果能找到一位值得信任,也瞭解自己身體狀況的醫師,做為你的家庭醫師,長遠來看會是理想的選擇。
社區醫療群各具專業,還有24小時備詢
現在的「家庭醫師整合照護計畫」,其實是把社區的各家診所聯合起來,成為一個「社區醫療群」,再由具規模的醫院在背後支援,像臺大醫院就負責五個社區醫療群的支援工作。
每個群裡基層醫師約有十至二十位,彼此互相支援,診所如不能處理,就轉介來臺大,臺大會有專案管理師注意病患有沒有得到適當的醫療安排,社區家庭醫師也可來院探視,並與醫院醫師交流,將來病情穩定、回到社區後也能獲得持續照護。
民眾如果到了半夜有緊急狀況,有醫療問題都可以打電話詢問,由醫療群支援的大醫院醫師輪值接電話。
不只身體!家庭醫師身心靈全方位照顧
蔡兆勳醫師說明,最早醫師其實不分科別,什麼問題都看,後來漸漸開始分出許多科別,各科醫師深入專攻不同的次專科。「分科愈細之後就出現問題,因為人是整體嘛,不能把他分開說是眼睛很好、腎臟很好、心臟很好,但這個人也不見得就很好。」
因此,若是實在搞不清楚自己身體的不舒服到底是哪裡出問題,不知道該掛哪一科,「家庭醫學科」就可以掛,讓家醫科醫師以「全人」的角度來看病情。
蔡兆勳醫師也提醒,現代社會大家不僅要面對生理疾病,還有很多情況是從心理層面影響生理才發生,因此全人醫療是包括身體、心理、人際、心靈各方面的「身心社靈全方位照顧」。
透過家醫科醫師幫忙處理疑難雜症,現在也可以加入家庭醫師整合照護計畫,與醫師建立更緊密的互動,真要遇到什麼疾病,獲得最適當協助的機會也能提昇。
此為《早安健康》7月號《居家百科》部分內容。完整精采內容全台各7-11、全家及誠品、金石堂、博客來網路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免運特惠中~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