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白皮書指出,在2017年全世界的糖尿病人口中(4億2500萬人),每2個糖尿病人,就有1個尚未被診斷(2億1200萬人),換句話說,很多人有糖尿病,自己卻不自知!
糖尿病前期是什麼?
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醫師游能俊指出,很少疾病有所謂的前期,糖尿病是由正常血糖,演變成糖尿病前期,最後形成糖尿病。
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必須在100以下,糖化血色素的正常值則是5.7以下。當空腹血糖值位於100~125;或糖化血色素落在5.7~6.4之間,就稱為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超過126,或糖化血色素的數值來到6.5以上,即為糖尿病。
糖尿病等於準心臟病?
根據2015年我國國民營養健康調查推估,18歲以上男性糖尿病前期為31.7%;18歲以上女性是22.1%,合計約為29.6%,換算下來接近有590萬人是處在糖尿病前期,人數非常多。
游能俊醫師強調,糖尿病前期基本上身體並不會有任何症狀,需透過檢驗數據才可得知。而糖尿病前期的人,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心血管疾病等機率都會上升,同時合併「代謝症候群」症狀,包括高血壓、高血脂等,因此在統計上死亡率也會升高,「也就是處在亞健康的狀態,不及時調整的話,終究會演變為疾病。」
游能俊醫師指出,糖尿病前期若沒有控制血糖,過程中血管會因此而不健康,同步也會有高血脂、高血壓的問題。已有醫學研究證實,糖尿病患者發生1次心肌梗塞的機率,等同於一個沒有糖尿病、卻曾有心肌梗塞經驗,再發生第2次的機率。「因此糖尿病也被認為是準心臟病。」
糖尿病患的壞膽固醇必須嚴格控制在「100以下」,新生兒出生也大概100出頭而已;有嚴重心臟病者,必須降至70以下,一般冠心病患者也必須維持在100以下。「為了防止心肌梗塞發生,糖尿病患者必須嚴格檢視血管保護。」
胰島素在身體扮演的角色
「大家印象中胰島素好像只管血糖,但其實它攸關身體的營養素、脂肪合成,也管肌肉的合成。」游能俊醫師說明,擁有較多肌肉的話,胰島素的運作會比較靈敏;若今天是肥胖、脂肪過多,胰島素就會處在較不靈敏的狀態。
「因為身體的脂肪細胞會占用胰島素調解的功能。」因此,游能俊醫師指出,如何恢復胰島素的靈敏度,是在健康上可以努力的方向。糖尿病分為第一型及第二型糖尿病,其中二型糖尿病的患者胰臟仍然會分泌胰島素,但卻作用不佳。
對此游能俊醫師指出,這點與身體過多的「脂肪」有關,過量脂肪會引起「胰島素抗性」,而除了大家熟知的攝取過多熱量,「醣類食物」也會明顯增加身體脂肪,再加上人體肌肉量未必足夠,血糖就會開始往脂肪跑。當脂肪量增加,胰島素功能無法良好運作時,就會開始堆疊血糖,而身體有兩個肝醣的倉庫,分別為肌肉與肝臟。
游能俊醫師說明,我們沒辦法命令肝臟自動儲存更多肝醣,但透過飲食及運動調節,特別是訓練肌肉,肝醣進出肌肉效率就會增高,肌肉量愈多就能儲存更多肝醣。
高血糖的高危險群
- 糖尿病家族史
- 體態過重:BMI>23
- 久坐:一天累積坐超過6小時,即算是久坐的生活型態
- 曾有妊娠糖尿病
- 非酒精性脂肪肝
-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游能俊醫師認為,肥胖是一個較大的危險因子,75%的肥胖者會有高血糖甚至已經是糖尿病而自己不知情;但瘦的人常以為自己沒事,一驗血糖才發現也超標了。主要是瘦的人可能飲食習慣不正確,加上體內胰島素的運用度不佳,才會造成高血糖問題。
過重與肥胖更該被重視
那麼糖尿病前期要多久才會變成糖尿病呢?游醫師說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但如果才剛踩到紅線,那趕快改變飲食與作息,就能往安全的地方移動。相對的,如果沒有任何作為,覺得沒關係因為沒感覺啊?別小看那一點點數字上的差距,很快下一站就是糖尿病了。
逆轉高血糖,遠離糖尿病!下一頁跟著醫師做到日常2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