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期刊指出關鍵:不進食時間要夠長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刊登一篇「系統性回顧」的研究,指出「間歇性斷食」不但能有效減重,還能改善多種生理機能,而其最大的關鍵,在於一天之中,可進食與不要進食的時間各有多長。
宋晏仁醫師說,這篇文獻在一開頭就指出,過往減少卡路里以減去脂肪的概念,之所以在動物實驗成功,在人類身上卻失敗,這是因為動物實驗中,在給一次食物後,動物吃到滿足,接下來長時間都沒有進食,而人類部份卻是吃三餐,但每餐都吃很少,整天處於饑餓狀態。
也就是說,兩者的進食型態不同。動物實驗兩餐之間的間隔時間長,其實就是間歇性斷食的概念;人類三餐間隔時間短,雖然最長的一段大約12小時,但是畢竟這段時間內都沒有進食,所以說「這就是斷食」其實也不為過,只不過因為時間較短,間歇性斷食的效果不明顯而已,這就是為什麼一般都以一天斷食16小時為基礎的原因。
168間歇性斷食原理
在斷食的時間夠長後,身體就會開始產生「生理性生酮反應」。宋晏仁醫師指出,由於長時間未進食,血糖漸漸平穩,不需要太多胰島素來協助身體細胞運用血糖,胰島素濃度就開始降低,到了一個程度,血糖與肝臟裡的肝醣都快消耗完後,「升糖素」就登場,指揮身體將脂肪分解。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文獻,給了宋晏仁醫師很大啟發。加上大量閱讀其他文獻,以及自己多年來所學與臨床經驗,他突然恍然大悟,原來他早就斷食過了。「我記得上大學時睡得很晚,常常都起得太晚,匆匆忙忙趕去上課,我也沒吃早餐,然後我就吃午餐,就是 12 點....然後下了課 6 點吃晚餐,再晚也沒有別的東西可以吃。我大學的時候真的是覺得怎麼樣都不會胖,原來我整個大學都在做 186 斷食法,我都不知道。」 (編輯推薦:半年甩肉20公斤不復胖,醫師推211平衡餐盤|宋晏仁醫師|名醫的餐桌)
168間歇性斷食注意事項
宋晏仁醫師指出,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尤其是若有血糖方面的疾病,就要特別注意。因為,斷食法主要是運用「醣-升糖素-胰島素」這三者間的關係,而若有血糖相關疾病的人(如糖尿病患),可能會服用強烈降低血糖作用的藥物,而產生低血糖的現象。「所以在斷食的過程中,就千萬不要使用這些藥物。」
「先決條件是你要知道實施間歇性斷食,你的身體會產生什麼生理反應,而這些反應與你的藥物會不會牴觸?」因此,宋晏仁醫師建議,實施前可以先與有經驗的醫師或營養師諮詢及討論,另外自己也要花時間了解。
168斷食一定要嚴格遵守16:8(小時)嗎?下一頁宋晏仁醫師繼續不藏私傳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