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增長,軟骨的含水量下降,吸震的機能也會下降,就會很容易因為受到敲擊、形成挫傷。」對此,疼痛及骨科專科醫師黃鼎鈞也建議,可以「2原則+1動作」來活化肌肉、促進膝蓋健康。
年齡影響軟骨含水量與韌帶彈性
膝蓋軟骨位於大腿骨與小腿骨連接處,除了透過光滑的表面,減少關節運動時的摩擦力,內部像海綿一般含有水分,也讓軟骨具有吸震的效果。「但就像皮膚一樣,軟骨的含水量會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黃醫師解釋,含水量下降會導致軟骨厚度變薄、吸震能力變差,就容易因為各種腳部離開地面的衝擊性運動,受到敲擊、造成挫傷。
除了年齡影響之外,如同在跑步時,會以腳尖著地,讓腳踝吸收大部分的衝擊力,位於膝蓋關節末端的半月軟骨,其實主要是用來輔助腳踝,吸收剩下的衝擊力。不過當著地部位在腳跟時,震動的力量就會直接傳到膝蓋,由膝蓋承受衝擊。而當半月軟骨因為敲傷,累積成大規模的傷害、造成磨損,就會導致膝蓋退化。
2原則搶救關節軟骨含水量
「含水量下降,其實可以想像成關節耐力下降。」黃醫師解釋,因此最先要做的,就是減少運動的強度跟時間,但也不代表完全不要運動。
此外,在運動前做好熱身也非常重要。「關節最常受到敲傷的原因,就是因為它會晃。」黃醫師解釋,由於晃動會讓關節無法在正常的軌跡中滑動、造成撞傷,「透過熱身活化保護關節的肌肉,伸展膝蓋附近的股四頭肌,與後腿肌肉肌鍵,就能喚醒肌肉適時用力。」由於肌肉伸展後,能夠協助維持關節的穩定度,減少晃動跟震盪,不只能夠進而保護軟骨,也能預防退化性關節炎發生。
躺著伸展大腿,防膝蓋退化!下一頁醫師親自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