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台灣自2021年開放萊豬進口以來首度驗出!一批從澳洲進口、重達22.99公噸的「冷凍豬腳」驗出0.001ppm的萊克多巴胺,是國內首批萊豬,雖符合法規限制的殘留容許量0.01ppm,但各方議論下仍引起不小風波,畢竟月底就是端午節,豬肉用量勢必大增。
進口該批肉品的業者則發表聲明致歉,表示將自行多方送驗,在責任釐清前不會販售或分裝該批肉品,敬請社會大眾放心。
目前政府規定標示肉品原產地,但無法區分肉品是否含有萊克多巴胺,民眾難免擔憂,過去進口的豬肉產品是否只是沒被抽驗到、而不是沒有萊克多巴胺。
進口該批肉品的業者則發表聲明致歉,表示將自行多方送驗,在責任釐清前不會販售或分裝該批肉品,敬請社會大眾放心。
目前政府規定標示肉品原產地,但無法區分肉品是否含有萊克多巴胺,民眾難免擔憂,過去進口的豬肉產品是否只是沒被抽驗到、而不是沒有萊克多巴胺。
2021年1月之後,不論是每日備餐的家庭成員,或是經常外食的工作人口,我們都可能面對當前美食是否含有萊克多巴胺的情境。我們可以有哪些對策?哪些人是特別敏感族群,應該注意萊克多巴胺的攝取量?
萊克多巴胺敏感族群
瞭解萊克多巴胺對豬隻的作用,就可以瞭解哪些人是敏感族群。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顏宗海表示,萊克多巴胺是一種乙型瘦體素,主要作用在豬隻的類交感神經,目的在減少脂肪組織的比例,增加蛋白質的分量。美國可以加入到飼料,但歐盟則是未開放。
由此看來,雖然政府有訂定殘留量標準,但如果大量攝取萊克多巴胺,敏感族群還是得要小心較好,例如未滿1歲半器官發育未成熟嬰幼兒、孕婦、哺乳婦、長者、心腦血管疾病、三高、脂肪肝等族群,表現出來的症狀可能有頭暈、噁心、血壓上升、心悸、胸悶。值得注意的是,內臟器官的殘留量最高,肝腎功能不佳的人也應該少吃。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護理師譚敦慈說,像她自己過去是甲狀腺功能亢進,現在則是功能低下,這也是需要注意的敏感族群。
有這些情況的人,就是萊克多巴胺的敏感族群,應特別注意:
- 嬰幼兒
- 孕婦、哺乳婦
- 長者
- 心腦血管疾病、三高
- 脂肪肝
- 甲狀腺功能異常
- 肝功能不佳
- 腎功能不佳
加工食品小心隱藏豬肉!認明農委會台灣豬標章
譚敦慈說,身為一個媽媽、家庭主婦,在菜市場買菜,就要開始注意標示,請認明農委會核發的台灣豬標章,右邊有一個台灣的形狀。目前,只要有農委會核發的台灣豬標章,就是確保是台灣豬肉,這樣可以安心。
不過除了看得清楚的豬肉食材,很多食物成分裡其實也隱含了跟豬相關的原料來源,例如加工製品的成分表就需要注意。她曾經研究過,像蝦餃的成分中,排名第一的是豬肉;很多丸子類的食物,都含有豬油。顏宗海也表示,自己家裡是開餅店,從小就知道用豬油做糕點的確是比較香。
- 挑選Tips:依據規定,在加工食品的成分表中,排名愈前面的成分,整體所佔的分量愈大。
豬肉怎麼煮可以降低萊克多巴胺含量?下一頁譚敦慈教你這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