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有痔瘡嗎?
鍾雲霓醫師說明,痔瘡是肛門最常見的疾病,只有新生嬰兒才沒有痔瘡問題,只要是使用肛門25年以上的成人,就多少會有輕微程度的痔瘡,可以說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不要怕羞而不願就醫。
痔瘡會變成癌症嗎?
「痔瘡就是痔瘡,痔瘡不會變成癌症。」鍾雲霓醫師指出,只要經過醫師檢查確認是痔瘡,擺再久也不會變成癌症,但痔瘡是老化的血管,「老的東西不會回春」,所以沒辦法置之不理,認為睡一覺起來就會不見。
然而痔瘡的症狀多變,容易造成患者的混淆,該如何是好?鍾雲霓醫師以「大便出血」的症狀為例,若是鮮紅色的血液,比較偏向因痔瘡出血;若鮮紅色伴隨著疼痛,則比較可能是肛門破皮、肛裂的狀況。
不過,鍾雲霓醫師強調,有些人會因此認為鮮紅色的血液就是痔瘡或肛裂,而認為絕對不是癌症,這也不是對的說法,因為「低位的直腸癌」也可能在排便時出血。她分享,在臨床上大約3至5年就會碰到一個患者,一直以為自己是痔瘡,但經檢查後發現是在直腸末端的地方有腫瘤,導致一直滲血,「這個東西沒有檢查不知道」,所以若有擔憂就應該就醫檢查。
預防大腸癌:建議50歲開始大腸鏡檢查
大腸癌連12年蟬聯十大癌症第一名,是國人好發的癌症之一,檢查就顯得特別重要。鍾雲霓醫師提醒,國民健康局建議,年屆50歲的民眾可以考慮做人生第一次的大腸鏡檢查。
鍾雲霓醫師補充,腸道要生成一個大腸瘜肉,所需時間約為6~8年;而要從一個大腸瘜肉癌變成大腸癌,則需要2~3年,因此只要在這8~10年間,經過檢查「抓到一個嫌疑犯」就可以阻止它進一步惡化。 (編輯推薦:大腸癌、乳癌禍首!腎臟醫:吃了致癌千萬少碰…|翁正昊醫師|譚敦慈的防毒教室)
異物感、無痛出血不要等,建議就醫檢查
鍾雲霓醫師指出,若是20~30歲的年輕人,排便時感覺大便有點硬且有出血,通常是單純肛裂的可能性較高,可以再觀察一至兩周,若仍未好轉再尋求治療是沒問題的。但若超過兩周以上,出血狀況仍未改善,且血量甚增多,就要稍微提高警覺。
而若出現以下兩個症狀,也建議趕緊就醫檢查:
- 異物感:奇怪的異物感或有東西脫垂出來卡住,疼痛影響生活。
- 無痛出血:出血都不會痛,同時出血量多到染紅整個馬桶水。這可能是單純內痔出血,也有可能是其他狀況。
但鍾雲霓醫師提醒,就算只是單純痔瘡出血,後續也可能造成其他嚴重後果。她進一步說明,因為出血不會痛,所以常會有患者認為不影響生活,但三不五時就在流血,若斷斷續續超過6個月,就會開始有「慢性貧血」的問題。臨床上就曾有患者長期排便出血不以為意,漸漸出現易喘、頭暈無力等症狀,結果竟導致心衰竭。
下一頁看如何預防痔瘡,同時醫師建議上廁所一個道具,排便更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