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病關係的良好溝通:換位思考、互相體諒是關鍵
然而,重症病房也是有令陳志金醫師同樣難忘,但較感慨的經驗。陳志金醫師笑著跟我們分享,這個發生在他擔任第二年住院醫師時的故事。
有一位老太太住在加護病房一陣子後,因為病情好轉,要準備轉回普通病房。當時陳志金醫師向患者的女兒提起此事,對方態度不客氣地拒絕了他的提議,不願意讓老太太回原本的病床,並指出當初老太太會狀況惡化,需要進入加護病房,都是因為「隔壁病床傳染」導致。
「我就真的去了解一下,到底是不是隔壁病床傳染給她母親的。」陳志金醫師醫師坦言,自己當初很單純也很老實地去調查,隔壁病床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確實有細菌感染,但對方的細菌跟老太太感染的細菌是「完全不一樣」的。 (編輯推薦:胸腔科醫師護肺,一定會做這件事|破解健康密碼)
「當時應該講到這邊就夠了。」陳志金醫師分享,自己當時年輕氣盛,認為對方不該隨意誣賴他人,內心深處的正義感無法壓抑,就多說了一句「隔壁床的可能還比較擔心妳母親傳染給他。」他接著解釋,由於老太太感染的是多重抗藥性細菌,「簡單說就是比較毒啦!」
「講了這種白目的話,三秒鐘內立刻覺得自己不妥。」陳志金醫師說,聽到他說出這句話,對方當然非常生氣,此外更直接指著他的鼻子大罵,替他扣上了「沒有醫德」的大帽子。
陳志金醫師說,從那時開始領悟且自省,醫病之間很多話是「不能講的」,即使是事實,也不該輕易或直接地說出口,因為只要一說出來就可能破壞彼此的關係,對於醫病關係的維持沒有幫助、像是一時的氣話就不要輕易說出口,對病人家屬的說話藝術,在從醫生涯中是必須不斷練習的。
「有些狀況是會讓前線醫療人員比較挫折,」陳志金醫師坦言,一旦不如家屬或患者的需要或期待時,醫療人員很容易就遭受指責,許多前線人員的熱情常常因此被澆熄。但他也強調,醫病之間應該要彼此體諒及包容,病患家屬也許是因為資訊不對等,以及擔心親友的情緒交雜之下,才會在一開始有比較大的反應,因此醫療人員也要學習同理家屬的擔心及無助,「互相了解彼此的立場之後,就能夠促進彼此溝通的機會。」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