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養陽氣!日常可以這樣做
黃獻銘醫師舉例,這種養生的概念就跟小時候老師教導的:隨手關燈,是一樣的概念。節省不必要用到的能源,對於永續經營更有幫助。而人以陽氣為本,每個孔竅打開都需要「耗氣」。張開眼睛、打開肛門、多說話等等的日常舉動,都需要消耗陽氣。
黃獻銘醫師表示,古代針對這種狀況有提出三個養生訣竅,分別是:「提肛養精、合口養氣、閉目養神」就是這樣而來的。
所謂「食不言,寢不語。」黃獻銘醫師解釋,沒必要說話的時候就不說話,為了將氣留住,就像開冷氣、開冰箱等舉動會耗電一般,開口說話就會消耗我們的能源。因此,日常生活中盡量節約,對於養氣是最大的幫助,「吃再多養生的食物,不節流絕對來不及補充。」
鍛鍊三處肌肉,補氣更有效
黃獻銘醫師指出,我們大部分時候鍛鍊的是身體縱向的肌肉,例如練臀腿、手臂二頭肌等等,但其實身體有幾處特別的肌肉,對於養氣特別重要。他進一步解釋,人體有所謂的三膈,分別是骨盆底肌、橫膈膜以及口腔底肌,上述三者就身體養氣非常重要的肌肉,其中凱格爾運動可以訓練骨盆底肌、呼吸吐納鍛鍊橫膈膜,但口腔底肌卻是大部分人都忽略的。
舌頂上顎就能減輕內臟負擔
黃獻銘醫師指出,舌頭是啟動內臟筋膜很重要的環節,如何讓全身內臟有一個支點,訣竅其實在舌頭,能夠訓練舌頭正確地出力,就能減輕內臟的負擔。
口腔底肌肉要如何鍛鍊?黃獻銘醫師說明,只要「舌頭頂上顎」就可以了。他說明,尤其是當我們在出力時,例如搬重物的時候,適當地用舌頭頂住上顎,比較不容易受傷。平時不說話或休息時,也可以維持這個動作,適當的鍛鍊舌頭,「會感覺呼吸更深,身體也會比較放鬆。」
心情愉悅、安定對健康更有利
「動機決定成效,」黃獻銘醫師說明,不同動機從事同一件事情,成效也大不相同。他分享,曾經有一個60多歲的患者,每天都去爬山,身體狀況愈來愈進步,整個人容光煥發,兒女也經常稱讚他「愈爬愈年輕」,他每天都帶著歡喜的心情去運動。但有些山友卻是愈爬愈累,駝背也日趨嚴重,詢問後才發現他是因為害怕自己萬一不再健康、遭兒女丟下,因此每天抱著恐懼運動。
同樣都是運動,兩個人的動機不同,造成的結果竟然完全不一樣。黃獻銘醫師認為,大家可以多鼓勵身邊長輩也鼓勵自己,每天運動、飲食均衡,是讓自己愈來愈健康且圓滿,而不是一直想著:「如果我不從事這些有益健康的舉措,就會生病!」懷著恐懼對健康反而有負面影響。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