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炎是求救訊號,更是身體在自我修復
黃獻銘說明,第一,發炎起於實質損傷,發炎物質會帶動體內流動,帶來修復細胞;第二,當受傷使體內流動卡住了,藉由發炎讓血液集中、腫脹,等於把卡住的地方衝開,所以身體有不通或受傷的地方,就很容易發炎,而且沒有找到根源更會反覆發炎。
也因為發炎很難鎖定精確位置,一旦發炎往往是全身性的,「皮膚起疹子、關節疼痛等發炎症狀,根源可能在於內臟器官的筋膜卡住,例如腹部脹氣」,黃獻銘說。當身體發炎想要拯救內臟,症狀卻出現在距離遙遠的皮膚或手指,釐清根源更是難上加難。
身體發炎往往會吃消炎止痛藥,但這只能緩解當下的症狀,會不會再次發作?黃獻銘醫師強調,若沒有找到源頭治療,身體就會不停的需要發炎,因此找出真正的原因非常重要。
運動促血液循環,筋膜才不會缺氧、失能
面對生病的筋膜,最好能盡早察覺並調整治療,以免到後來連要鬆開筋膜都相當困難。而在放鬆筋膜之後,平時也要適度保有運動習慣,藉由運動增加身體流動、改變生活習慣、幫助維持整體的平衡,才是維持健康筋膜的長久之計。
黃獻銘醫師以海綿比喻,一塊乾得太久的海綿丟進水裡,反而沒辦法主動吸水,需要多一個「揉捏」的動作,海綿才能真正恢復吸水功能。而人體也相同,身體就像是一塊大海綿,需要透過適度運動的擠壓及拉伸,才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進入身體每一個角落,改善缺氧、失能及老化的問題。
而若本身有運動時會疼痛的問題,更不能完全不動,黃獻銘醫師表示,很多時候會痛是因為身體太久沒動導致退化,而此時啟動運動更是必要的,可以請專業的物理治療師或教練制定適合自身情況的訓練計畫,同時也可以尋求復健科醫師、中醫傷科醫師從事結構治療,兩者相輔相成、互相配合,身體就能回歸最健康的狀態。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