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入家常菜!吃對每天都是補
「我認為一個人終其一生,其實跟中藥脫離不了關係。」提及中醫的飲食養生,郭大維醫師開門見山地如此說道。他表示,生活中我們不會刻意去吃中藥,可能也不認識中藥,但你在料理中吃過枸杞、山藥;喝過菊花茶、玫瑰花茶,而這些其實全都是中藥的一部分。
隱藥於食,但主要還是以「食」為主。郭大維醫師說明,常聽到的「藥膳」是一樣的概念,相比於飲食,「藥」的角色小了許多,藥膳裡頭的中藥配比並沒有那麼高。他以藥膳排骨為例,烹煮過程中可能會加入杜仲、黃耆、黨參等,具有補氣效果的食材,在吃到蛋白質的同時,還能夠同時補腎、補元氣。
中藥不一定要與「苦澀、味道很重的湯藥」畫上等號,冬天時會想要來碗藥膳排骨補補身子;夏天來杯青草茶沁涼降火氣,這些飲食中都含有中藥元素,也是許多人的日常習慣,因此郭大維醫師認為,我們每個人的每一天都可以透過「正確吃」,調理自己的身體,慢慢地朝好的方向改變。
而醫師家中也落實相同的飲食原則,居家也有許多常備的中藥材,包括枸杞、黃耆、炙甘草、紅棗等都很適合入菜。他分享,郭太太炒高麗菜時就會放幾顆枸杞,除了提味外,枸杞還能溫補肝腎;而像是烹煮冬瓜湯時會放入幾片薑片,就能平衡瓜類較涼的藥性,而這些都是很家常的菜色。
「所以我覺得煮菜的人就像家中的中醫師,」郭大維醫師說,雖然沒學過中醫,但負責掌廚的人會懂得調味,也知道料理中要放入什麼才能平衡,如同上述提及的各種中藥材就是很好的例子,所以中藥與我們的距離其實沒有那麼遠,只是我們一直沒認知到自己常常在接觸它。
早餐忌油膩過寒:降低腸胃負擔
起床建議先喝一杯溫開水,同時選擇較好消化的食物,盡量避免油膩或重鹹口味,也別吃得過飽。郭醫師的早餐十分簡單,通常是一根香蕉、一顆茶葉蛋,再搭上一杯黑咖啡。對他而言,這樣的搭配能降低腸胃負擔,思慮也較清晰。
良好睡眠也是養生大重點
除了飲食外,睡眠則是另一個中醫認為養生的重中之重。郭大維醫師指出,中醫有所謂的十二時辰也就是時律的概念,而晚上11點凌晨3點主要走的是膽經與肝經,此時正是他們運作的時間,可以將一整天累積下來的毒素、廢棄物統整及代謝、排除。
然而,現代人多半習慣熬夜,變成需要用白天補眠,但郭大維醫師強調,長久的熬夜透過短時間的補眠,「是怎麼補都補不會來的。」
「人的代謝力大概到35歲是一個高峰,」郭大維醫師進一步指出,到了40歲則大概剩下80%左右,雖然這是多數人努力打拚事業的黃金時期,但還是要盡量做到飲食及睡眠的控制,否則40歲後,身體就容易開始出現狀況,「像是一些腸胃道、睡眠等問題就會慢慢跑出來。」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