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一流老人」,不必做「上流老人」
近年來日本出現的「下流老人」概念,是相對於上流社會的底層階級,指的是又窮又孤單的老人;這樣的概念流傳到台灣後,許多人也開始憂慮自己的老後生活,在慢性疾病、身體機能退化、健康照護費用增高等狀況下,自己是否能成為無憂的「上流老人」呢?
對此葉金川認為,不必人人做家財萬貫、政商名流的「上流老人」,而更該做一個「一流老人」,也就是幸福的長者。
一流老人這樣做
- 健康有活力
- 基本的經濟能力
- 有家人陪伴
- 有朋友
- 有社會網絡
做你想做的!打造精彩第三人生
「你愛做什麼就去做什麼。」葉金川分享,像是種田、種菜、養寵物等都可以,保持自身興趣很重要。他以曾參與《退休,任性一點又何妨》新書發表會的三位朋友為例,一位年過80仍從事割草、看管墓園的工作,一位76歲仍在跑馬拉松,甚至完成6項國際馬拉松賽、拿到70歲組馬拉松台灣冠軍,一位持續從事園藝工作、種香蕉,外表完全看不出已80歲。深究其共通點,都是「持續活動」。
而另一位葉金川的恩師雖已93歲高齡,但為了開會,仍會從國泰醫院走到南海路,接近5公里的路程要走將近2小時,祕訣只有一個,就是「不要偷懶」。因此葉金川認為,面對退休人生,我們更該自問「你要過什麼樣的退休生活」,是臥床、復健、坐輪椅,或是能夠種花種草行動自如、旅遍世界各地,其實都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依靠醫生。
「精彩人生,你我都可以自己定義。」葉金川強調,活幾歲其實無關緊要,更重要的是每一天都要活得精彩且有意義。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