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代表先天體質,人無法輕易撼動;而脾概括整個消化系統,外加胃這個好搭檔,脾胃互為表裡、經絡相連,所謂「胃主受納,脾主運化,一納一運,化生氣血」,就是說胃先承接了吃下的食物,脾再將營養精華輸送到全身,合作無間地供給身體維持健康所需的能量。
所以說「脾為後天之本」,想要過著健康快樂的日子,總少不了一副健康的脾胃!但為什麼現代人普遍脾胃不好?羅珮琳中醫師認為,這多半源自於飲食習慣及情緒壓力。
脾胃健康2關鍵:飲食習慣、情緒壓力
飲食問題
其實現代人的脾胃問題,飲食還是最大原因,例如用餐時間不固定、用餐的量不固定。一般建議,早餐要吃得像國王,晚餐要吃得像乞丐,但現代人相反,早上不餓就空腹喝咖啡,中餐隨便吃,晚餐反倒是一天最豐盛的一餐。有時比較晚吃晚餐,吃完就睡,碰上晚上代謝變慢就容易肥胖,吃飽就躺也容易造成胃食道逆流等問題。
情緒壓力大
另外在中醫系統裡,比較特別的是五臟對應到五行,而五行有所謂的「相生/相剋」關係,例如肝屬木,會去剋屬土的脾,這裡的木指的是情緒方面的壓力,因此整個意思解讀起來,就是一個人的情緒壓力會影響到消化系統的功能。
「所以有人會說壓力大吃不下,或有人一緊張就會便祕、拉肚子、胃痛等,這些都是中醫所講的木去剋土的表現。」羅珮琳中醫師指出,調整方法就是要「疏木」,減輕情緒壓力,再去調養腸胃功能,較不容易讓消化系統與腸胃更惡化。
火燒心、肚子凸、水腫…脾胃不好有徵兆
脾胃有問題,最常見的就是胃食道逆流。此外,羅珮琳中醫師說明,中醫的脾是消化系統,開竅在嘴唇,所以腸胃不好的人嘴唇通常會長年乾裂,在中醫看來就是脾陰不足,也就是腸胃的精華、水分等的消化吸收功能比較差。
同時脾主四肢,腸胃不好的人多半四肢特別消瘦,或是像現在全台灣超過20萬老人面臨肌少症的危機,他可能食量不大,四肢沒有肌肉、力量不足,但是肥胖都是中心型的肥胖,這在中醫看來也是比較屬於脾虛的情況。
最後是容易水腫,因為中醫認為脾也跟水分代謝有關係,所以當腸胃的功能、也就是消化吸收的功能不好,這樣的人也比較容易水腫。
脹氣、胃痛都有效!調養脾胃4穴位
足三里
位置:屬胃經,在膝下四指幅、約三吋處,距離前脛骨旁邊約一大拇指寬度。
功效:對消化系統非常有幫助,對腸胃脹氣、消化不良、胃炎,甚至血糖控制不穩都有效。
內關穴
位置:在手掌橫紋上方三指幅、約兩吋處,手的兩個肌鍵中間。
功效:對應到胃及心臟,所以不管是胸悶、心悸、胃脹、打嗝、消化不良,基本上都有效。
中脘穴
位置:在我們肚臍、神闕穴,跟我們胸骨上有一個叫鳩尾穴的中間。
功效:對應到胃,消化吸收不良、胃痛、胃寒(例如吃到生冷容易拉肚子)的人可以按壓。
陰陵泉穴
位置:在膝內側,脛骨轉折處。
功效:腸胃功能差容易水腫,陰陵泉就是一個很好的消除下肢水腫的穴道。
暖暖胃、補補氣,下一頁推薦中醫茶飲與湯品,讓你健脾同時驅趕體內濕氣,身體一身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