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只是初秋,寒意未到,仍要特別注意保暖。東洋寒性體質研究會指出,身體上有3個保暖重點,這些地方做好防護,可降低風寒入侵的機會。
- 膝蓋以下:身體的血液受到重力的影響,約有70%集中在下半身。所以當腳感到寒冷,血液流動就會不順暢,導致運行全身的血量減少,這樣除了使體溫下降外,還會引起肩膀僵硬、心悸、喘不過氣等症狀。感到寒冷時,可利用腿套溫暖小腿肚,提高肌肉的幫浦機能,帶動全身整體循環,改善下半身冰冷的問題。
- 肚子:肚臍是身體表面最接近內臟的地方,肚臍受寒便直接影響到內臟器官,引起腸道機能低下的症狀。就女性而言,為了避免子宮受到寒氣入侵,三分之一的血液會集中在腹部,若肚子沒做好保暖的話,月經不順、經痛、不孕、更年期障礙等女性疾病就會找上門,十分麻煩。東洋寒性體質研究會建議,可利用肚圍包覆腹部,阻絕內臟與冷空氣接觸,這樣除了可提高體溫,還能改善血液循環。
- 脖子:脖子是維持體溫的中樞,守護身體遠離寒氣侵害。當脖子接觸到冷空氣,手腳的血液流動就變得不順暢。相反的,圍上圍巾後,即使手腳接觸到冷空氣,血液流動也不會急速惡化,不妨多利用圍巾包住脖子。
吃薑補身防感冒?小心!秋天不要補過頭
天氣變涼以後,以靜養、溫補為要。台灣很多人喜歡在天氣變涼時吃薑進補,但秋天調養身體最忌太過燥熱,營養師林亞貞就在《食醫行》專欄文章表示,生薑性辛味微溫,有助人體順應自然之氣,一年中的春夏、或一天中的中午以前,是自然界之氣最旺盛、升散向外之時,此時吃薑最合適;但相反地,秋冬或傍晚、夜晚時,因為是人體正氣潛藏向內之時,此時吃薑的散熱則有所違逆,而且長夏之後面臨秋天,氣候乾燥、燥氣傷肺,若身體燥,加上再吃辛辣的生薑,更容易傷害肺部,讓人體容易失水、乾燥,便不宜大量吃薑。
秋燥來襲,要補充清熱滋陰的食物
根據《跟著四季節氣一起瘦》一書,中醫師彭燕婷表示,從白露開始會明顯感到乾燥氣候的影響,體內陰液不足會容易上火,出現口乾舌燥、皮膚及嘴唇乾裂、便祕等現象。這時可補充清熱滋陰的食物,比如梨子、銀耳、蜂蜜、百合、枸杞、豆製品等。還有,富含維生素C的綠葉蔬菜也是不錯的選擇,像是芥蘭、菠菜、花椰菜等等。
就中醫的觀點,肺與大腸互為表裡,只要津液足夠,也能改善排便不暢的問題。當然,想要有效抵抗秋燥,水分補充更是不能少,早上喝杯溫開水、沒事也要多喝水,有益增進身體代謝機能,緩解秋燥引起的乾燥不適,就是日常最簡單又方便的養生飲。
更多節氣養生資訊,請見扶原中醫診所粉絲專頁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