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深海魚會汞中毒?
我們知道吃魚有許多好處,不只味道鮮美,還含有豐富的營養價值。衛福部食藥署2017年首度訂定「魚類攝食指南」,針對鮪魚、旗魚、油魚、鯊魚等屬於海洋食物鏈頂端的大型魚類,訂出建議攝食量,只是這些魚類有什麼問題?又為什麼吃多對身體不好呢?
根據衛福部食藥署、農委會漁業署的監測發現,深海大型魚類體內有較高濃度的重金屬物質「甲基汞」。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顏宗海醫師指出,魚當中含有許多omega-3脂肪酸,多吃能夠預防心血管疾病,還能抗癌,對身體是好的,只是有某些深海大魚,例如:鯨魚、鯊魚、旗魚、油魚、鮪魚等,牠們在海中存活10~20年,又是食物鏈的頂端,加上現今海洋工業汙染嚴重,就可能有甲基汞汙染的問題。若是吃太多深海大魚,讓血液中甲基汞的含量增高,將影響身體健康。
甲基汞對身體的影響?
顏宗海醫師指出,甲基汞具大腦神經毒性,要盡量減少暴露。而在醫學上,汞有分為「元素汞、有機汞及無機汞」三類,而甲基汞屬於有機汞,在臨床上是沒有解毒劑的,因此政府建議民眾,要吃深海大魚沒問題,只是一個50公斤的人,一星期只能吃「半個巴掌大」,大約80公克的魚類。
顏宗海醫師更進一步指出,衛福部建議以下兩種人不適合食用深海魚:
- 孕婦:影響胎兒健康。
- 嬰幼兒:由於嬰幼兒大腦發育未完全,甲基汞會影響到其大腦組織神經的發育。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表示,孕婦及嬰幼兒若要食用魚類,建議可以吃放在盤子中能夠看得到頭尾、完整的小型魚類。
怎麼吃魚才能避免重金屬中毒?下一頁看醫師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