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明40年「最想看父母」手術成功讓他跪謝醫師
「呂醫師,你一生中最難忘的病人是誰?」對此問題,眼科權威呂大文醫師的答案,是一位40年來幾近全盲的病人。他回憶,約30年前剛從美國進修返台時,接診了一位從兩歲起幾乎喪失視力的男子。患者幼年時因父母務農被車撞擊,導致一眼全盲,另一眼僅剩微弱光感,從此失明長達四十年。
當時,台灣正處於玻璃體切除手術技術轉型期,這位病人得知呂醫師可執行新式手術後,決定一試。手術非常成功,術後視力竟恢復至0.4,讓醫師與患者皆十分驚喜。
術後第二天,呂醫師問他:「你40年來都看不見,最想看的畫面是什麼?」許多人也許會回答是想看電視、冰箱等生活用品,然而他不假思索地說:「我最想看的是我爸媽的臉。」他說,自己雖自幼失明,但父母並未放棄他,而是辛苦將他撫養成人,「他們是我生命的恩人,我最想親眼看看他們的樣子。」
幾個月後,一名病人突然跪在診所門口,眾人以為他是犯了錯。呂醫師趕出門才發現,是那位曾動手術的男子。他感動地說:「我沒錢送紅包,就只能跪下來感謝您。」並告知父親不久前過世,而他最感謝的,是在父親過世前,能親眼看見父親的模樣。
這位病人雖未受過正規教育,對倫理與孝道的理解,多來自收音機與電視,但他對父母的情感卻最深摯動人。重獲光明後,他努力學習騎腳踏車、打零工,能自力更生並照顧母親,如今仍在雲林生活。
看見「彩虹」小心是青光眼!定期做這些眼睛檢查更安心
呂大文醫師是台灣青光眼治療的權威醫師。青光眼是導致眼睛失明的無形殺手,現今高度近視人口比例增加,加上診斷技術進步,青光眼的發生率逐年提高,簡單估計來看,台灣可能至少十萬人以上患有青光眼,因此青光眼的預防與警覺至關重要。
青光眼這個名稱源自英文「Glaucoma」,其中「Glaukos」在希臘語中意指「灰色或青綠色」。早在千年前,醫者便觀察到患有此病的人眼睛會顯得深邃,甚至泛著綠光。就如同湖水因折射而呈現綠色、海水則呈現藍色,眼內房水過多時,會影響光線的折射,導致眼睛呈現異色。
因此,日本將此病直譯為「綠內障」,而台灣則譯為「青光眼」。這是一種由眼壓升高所引發的視神經病變,早期往往沒有症狀,但當眼壓過高時,角膜可能因水腫而形成類似稜鏡的效果,使患者出現「彩虹視覺」的現象,也就是看見光暈或彩虹。
隨著病情惡化,青光眼會逐漸侵蝕視野,從周邊開始喪失視力,最終可能導致中心視野喪失,甚至完全失明。
面對這樣的眼睛疾病可能悄悄找上門,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呂大文醫師建議,35歲以上的民眾應定期接受完整的眼科檢查。除了視力與驗光檢查外,更應包含眼底檢查與視神經斷層掃描(如光學同調斷層掃描OCT)及黃斑部評估。一旦發現視神經有異狀,需即時進行更進一步的精密檢查。若檢查結果皆屬正常,可較安心地維持5年。
因緣際會入行眼科,算命師奇遇記
呂大文醫師從小就立志行醫,啟蒙來自一次颱風過後,看到許多遺體無人救援的新聞畫面,讓年幼的他萌生「長大當醫生幫助他人」的願望。然而選擇眼科,其實來自一次神奇的經歷。小學時父親帶他去算命,算命師預言他未來會成為眼科醫師。多年後,當他從醫學院畢業猶豫選科時,腦海中突然浮現這段回憶,便決定投身眼科。
更奇妙的是,數十年後,那位算命師竟成了他的病人。這位患有嚴重青光眼、已失明一眼的算命師,不僅證實當年所言,還出示了記載預言的泛黃筆記本,並笑說失明是洩露天機的代價。他將與呂醫師的合照張貼於命相館門口,自豪寫上「天下第一神算,預知呂大文醫師會當眼科醫師」。
這段奇妙的因緣,讓呂大文醫師對眼科充滿熱忱與感恩。他也感性表示,眼科是充滿希望、持續進步的專業,能真正幫助患者重見光明,是他一生最值得珍惜的選擇。
長時間用眼族必看!3招護眼減疲勞
長時間盯著螢幕、過度使用3C產品,是現代人眼睛疲勞的主因。呂大文醫師分享三招簡單的護眼方式,從今天開始就可以馬上做到。
- 減少用眼:「閉眼」是最天然的眼部休息法,大家可以觀察高僧,他們時常會閉眼對談,這就是良好示範。若無法長時間閉眼,可採取「聽代替看」的方式來閱讀資訊,減少視覺負擔;同時也建議選擇螢幕較大的設備,如桌上型電腦優於筆電、平板與手機。因為螢幕愈小、與眼距愈近,眼睛負擔就越重。
- 適當補充保健品:隨著年齡增長,淚液分泌減少,建議適當使用人工淚液來舒緩乾澀。此外,可補充魚油、葉黃素、維他命等營養素,幫助眼部抗氧化、減緩疲勞。
- 蒸汽眼罩:使用蒸氣眼罩或睡前戴上眼罩,也是簡單有效的護眼方式。蒸氣眼罩能促進眼部血液循環、幫助放鬆並提升睡眠品質;而在燈光干擾多的都市生活中,眼罩也能隔絕光源,防止夜間驚醒,有助穩定深層睡眠,讓眼睛真正獲得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