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經絡如排氣管,氣機受阻恐傷五臟六腑
張振澤老師以「引擎與排氣管」作比喻,說明人體氣血通順的重要性!他解釋,肝、脾、腎等經絡由足部上行至胸部,而心肺的經絡則自胸口延伸至手臂,因此,要將體內積滯的濁氣徹底排出,需先將氣從下肢引導至胸、再到手。
也就是說「甩手」是排濁氣的最後一步,但是只有甩手的話很難達到理想效果,需要善用八段錦等前置練習,將氣機引導至胸、肩、肘與手部。張振澤老師強調,這也是為什麼「八段錦」作為前置功法很關鍵,透過一式一式的引導與呼吸配合,使體內經絡順暢,最終將氣機完整地「甩」出體外!
八段錦祛邪扶正排濁氣!呼吸對了才有用
「八段錦」為中國傳統養生功法之一,張振澤老師介紹,八段錦的每一式設計皆針對排除體內「邪氣」設計,也就是為了疏通那些滯留不通之氣,同時,也扶助「正氣」的生成與流通,正氣指的是清新、可自由流動的氣,透過「扶正祛邪」的過程,幫助為正氣創造流通的空間,讓身體抵抗力更壯大。
在這個過程中,呼吸扮演極為關鍵的角色。張振澤表老師示,呼吸的重點不在吸氣,而在「呼氣」——唯有將不需要的濁氣排出,體內才能形成「負壓區」,吸引正氣自然流入並順勢流動。而這種呼吸方式與嬰兒出生時的自然呼吸極為相似,無需刻意用力,即可啟動身體的自我調節機能。
「甩手功」要訣,讓氣由腳至手排出體外
在完成八段錦後,進入「甩手」排濁氣階段。張振澤老師提醒,正確甩手應配合以下三要訣:
- 排氣由下而上:動作應從下肢啟動,呈微蹲姿勢再搭配甩手起立,以帶動氣流,讓氣從脾、肝、腎經絡引氣至胸,再經手部排出。
- 呼吸節奏自然:採用緩慢吸氣、緩慢吐氣,吐氣後停留數秒,有助氣體完全排出。
- 手臂自然垂落:甩手高度不宜超過肩膀,並保持肩、肘、手腕完全放鬆,讓重力自然帶動氣流。
初學者宜由緩慢動作開始,避免用力過猛導致肌肉拉傷。若手部會輕微顫抖,代表氣機開始啟動運行,是正常現象。
伸展手臂、打通經絡清除濁氣更輕鬆!3步驟日常跟著練
除了甩手功,張振澤老師也傳授一套簡易的伸展練習,三步驟幫助氣機通達四肢末端,幫助濁氣排出!
- 上舉伸展:吸氣同時雙手向上用力伸展,直到指腹出現麻刺感,表示氣已達末端。
- 靜止觀察:放鬆手臂,掌心朝前靜止數秒,可觀察指腹是否有麻刺感。
- 慢速放下:掌心朝前、以極慢速度緩緩放下手臂,直到肩膀也放鬆。同時觀察胸口至手臂的氣流變化,左右交替進行,並可透過另一手指輕動確認氣感是否通暢。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