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停滯期是什麼?維持體重皮膚不鬆垮
體重減了一段時間後,無論怎麼努力,數字就是降不下來。這種現象被稱為平台期、高原期或撞牆期,也是許多人最容易放棄減重的時間點,但其實這都是人體的自然生理反應。但為什麼人的身體會進入停滯期呢?
邱正宏醫師解釋,人體的生理機制本質上是為了「生存」而設計的,當熱量攝取突然下降,身體會啟動自我保護機制,減少能量消耗。例如,巴西曾發生礦災,礦工被困在地下長達數週,只能依賴極少量的食物維生,人員獲救時每個人骨瘦如柴仍然存活,原因就在於身體自動降低新陳代謝,減少能量消耗。
這種機制同樣適用於減重過程。當我們長期習慣大份量飲食,突然開始節制熱量,身體會誤以為進入「飢荒」,進而降低基礎代謝率,以維持現有體重。通常在減重約「六週」左右,這種適應機制就會發生,因此體重減輕的速度放緩,甚至短暫停滯。
很多人害怕減重過程中的停滯期,但其實,這是一個讓身體變得更緊實的重要階段!邱正宏醫師分享,有人一年內快速瘦到60公斤,沒有遇到停滯期,但最終卻因為瘦太快,導致皮膚像洩了氣的氣球般鬆弛,沒有彈性。因此,當你遇到停滯期時,千萬不要氣餒,只要穩住體重不反彈,身體就會開始進行「自我修復」!
大家可以想像脂肪細胞就像捷運車廂裡的乘客,當車廂擠滿人時,每個人都沒有空間移動(脂肪被緊密堆積)。但當人數變少,空間變大後(減少脂肪後),乘客開始分散,甚至會把包包、行李隨意放置,導致車廂看起來變得「鬆鬆的」。這時,身體會開始產生膠原蛋白與彈性纖維來填補空間,讓皮膚慢慢變得緊實。因此,停滯期不只是減肥的關卡,更是讓身體塑形的黃金時期!
掌握4原則,打破減重停滯期
進入體重停滯期,代表身體已經適應了當前的熱量狀態,這時候想再讓體重下降,就要調整策略,讓身體重新適應新的能量消耗模式!邱正宏醫師建議,突破停滯期的方法在於適量減少熱量攝取,但不是過度節食,而是讓身體微調到一個新的燃脂狀態。只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無論去哪種餐廳、吃什麼料理,都能幫助你突破停滯期!
- 米飯只吃一兩口
- 蔬菜可以吃到飽
- 每天運動到流汗
- 優質蛋白不可少
許多人在減重時會發現,隨著食量變小,體重下降的速度變慢,所以開始思考是否應該減少進食次數,例如從一天三餐改成兩餐。但是,邱正宏醫師提醒,雖然這樣短期內可能會看到效果,但卻容易導致飢餓感增加,最後反而適得其反。
點下一頁,告訴你中年後、上班族該如何「輕斷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