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減脂肪而非肌肉!減肥做到5件事,消內臟脂肪抗發炎更有感
吳佳鴻醫師強調,如果僅靠瘦瘦針降低體重數字,而不從生活型態著手,一旦停藥,體重很可能迅速反彈,甚至比以前更胖,因此應注重全方位的生活方式改善,包含規律的生活作息、飲食控制及運動,而非單靠藥物達成短暫效果。同時,瘦身最忌諱的就是流失肌肉,因為肌肉對提升新陳代謝很重要,然而維持肌肉本身就不容易,一旦流失更難恢復,所以真正的減重應該是減去多餘脂肪,確切來說其實是「減肥」才對!
想要正確的藉由調整飲食和生活型態來瘦身,吳佳鴻醫師也分享了5個實用的飲食建議:
- 多吃原型食物,少吃加工食品:加工食品會對血糖波動及內分泌產生不良影響,還可能引起身體發炎,進而導致多種慢性病、過敏等問題,對健康造成威脅。
- 多攝取蔬菜、優質蛋白質、油脂
- 戒菸戒酒:遠離不良嗜好,有助於全身健康。
- 進行重訓及有氧運動:維持肌肉量,幫助提升新陳代謝與身體機能。
- 進食前補充水分,調整進食順序:吳佳鴻醫師建議,飯前可以先喝一杯水增加飽足感,幫助控制進食量。
接著,以 「蛋白質 → 蔬菜 → 澱粉 → 水果」 的用餐順序為原則,不僅能穩定血糖,還能延長飽足感,對減肥有顯著幫助。具體做法及效果如下。
- 【先吃蛋白質】促進身體分泌腸泌素,向大腦中樞系統傳遞「已經飽了」的信號,有助於減少後續進食量。
- 【再吃蔬菜】增加飽足感,有利於控制整體進食量,同時提供豐富纖維與營養。
- 【 接著吃澱粉】此時澱粉的吸收量會減少,若前兩種食物已經吃飽,可適量減少澱粉的攝取。
- 【最後吃水果】水果中含有碳水化合物和 果糖,建議放在餐後最後食用,以減少血糖的劇烈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