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醫師的4大鬆弛心法!平衡身心、補足精氣神
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很放鬆,但實際上身體其實卻很緊繃,例如,肩頸不自覺地僵硬。對此,陳淵渝醫師表示:「你的身體會說話!」像腸胃不適、睡眠品質變差等,這些看似平常的小狀況,可能就是身體壓力過大。即便主觀上認為自己輕鬆無壓,這些警訊其實已經悄悄出現。許多人在退休後也會面臨類似的情況。他們意識上認為自己已經不需要擔心工作或子女,生活應該變得輕鬆,但身體卻依然處於緊繃的狀態。
針對壓力的調適,不少人好奇陳醫師每天面對這麼多患者的抱怨和負面情緒,自己是如何紓解壓力的?對此,陳醫師分享了4招鬆弛心法,幫助大家調節壓力:
開心唱歌:
由於他經常四處教書或演講,通勤時間成了他放鬆的好時機,他會在車上唱自己喜歡的歌。由於唱歌過程中,並非僅用喉嚨發聲,它還牽動到胸腔、腹腔和鼻腔,藉由空氣的流動,身體的不同部位會產生共振,就像在幫身體內部做按摩。這種共振感是一般運動無法達到的,並且不需要在意歌唱技巧或地點,只要你舒服自在、不影響他人,隨心所欲地唱即可,最短五分鐘就能帶來顯著的放鬆效果。
尤其是低音或低頻的歌曲,特別有助於放鬆身心,讓血壓和心跳平穩。而輕快愉悅的歌曲則能帶來活力與能量,至於唱拉長音的歌曲,會讓人更能感受到壓力的釋放。
數字油畫:
數字油畫(Paint by number)的概念是,在空白的畫布上有一個預先繪製的基礎圖畫,並在各區標示出數字,每個數字對應一種顏色。只要將對應的顏色填入指定的區域,就能創作出一幅漂亮的畫作。數字油畫的關鍵在於專注力與耐心。它最大的好處是能有效轉移注意力,暫時忘卻其他煩憂。並且,當我們花上一小時完成一幅畫時,也能獲得強烈的成就感,對減壓與調整心情非常有幫助。
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也稱為深呼吸或橫隔膜呼吸。日常運動時,我們通常使用的是胸式呼吸,吸氣時胸腔和肩膀會上抬,需要動用胸部的肋間肌群,這種呼吸方式雖然常見,但實際上非常耗力。
相比之下,腹式呼吸是透過腹腔的調整來完成,讓呼吸更自然。吸氣時腹部膨脹,呼氣時腹部放鬆,讓氣體被動地流出體外,這種方式更省力且有助於放鬆身心。醫師建議,每天進行5-10分鐘的腹式呼吸練習,能夠舒緩全身的壓力,達到放鬆。
身體掃描:
身體掃描(或身體掃描冥想)是一種心理師與精神科醫師常用的技巧,要將注意力如掃描般,由內而外、上到下慢慢移動,掃描身體的每一處,覺察並放鬆自己緊繃的部位。而身體掃描也常常會搭配正念、冥想等方式一起運作。
身體掃描你可以這樣做:
- 躺著或坐著都可以,以舒適為原則
- 閉上眼睛,專注於呼吸
- 從任何地方開始都行
- 打開你的意識,留意該部位的細微感受,慢慢來,每個地方花20秒到1分鐘,感受疼痛、緊張或是任何異常
- 承認且不批判這些感受,無論是緊張或是疼痛不安
- 持續呼吸,想像每次呼吸都能減少這些疼痛與不安
- 釋放該部位的不適緊繃感,再轉移到下一個部位
- 在過程中你的心思可能會「飄走」,這很正常,再拉回來就好
- 繼續冥想與呼吸,遊走身體各部位後,慢慢將注意力返回到身體周遭。
在掃描過程中,若感受到某些部位特別緊繃,可以輕輕動一動身體或用手拍打該處,幫助氣流通暢。陳淵渝醫師也提醒,如果壓力或不適感覺已超出自己能處理的範圍,可以尋求專業醫師的幫助,改善這些症狀,重拾身心的平衡與舒適。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