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部匯聚多條經絡!足三里穴竟能影響全身的發炎反應
足部是人體經絡匯聚的重要部位之一,共有六條經絡經過足底,下肢分布著多達81個穴道。例如,廣為人知的「足三里」穴,又稱為長壽穴,位於胃經上,是胃經中最大的穴道,具有強化與保健脾胃的功能。劉昱呈醫師補充指出,最近《自然》雜誌發表的研究顯示,針灸足三里穴道能影響全身的發炎反應。此外,有研究發現,人體四肢的感覺神經與內臟息息相關,針灸特定的感覺穴道還能誘發內臟反射。
人體除了大家熟悉的經絡系統,還有經筋系統。劉昱呈醫師以目前流行的肌筋膜理論為例,其中的「淺背線」,這條線從足底一路延伸至小腿、背部,最終連接到頭皮筋膜。這條淺背線實際上與中醫中的膀胱經是相同的脈絡。
5大足病一次解!居家伸展操自療簡單又萬用
足病一:退化性關節炎
原因與好發族群
- 50歲以上的中年族群
- 運動族(需大量旋轉膝關節如籃球、拳擊)
- 體重過重
- 女性(膝蓋軟組織較軟,不好支撐膝蓋五個結構,造成受力不平均而磨損)
- 過度負重者,如搬家業者
上了年紀後,身體的各部位也會慢慢退化,很多年長者都會遇到退化性關節炎的問題,好發部位就是膝蓋。而另一個退化原因則是「過度使用」,膝關節要負責走路、轉彎、跳躍、蹲下等動作,使用的多當然也就磨損的快。當關節周圍的軟骨磨損,或滑液分泌發生異常,骨頭之間的軟骨會逐漸失去彈性變薄,磨損殆盡後會讓骨頭之間缺少緩衝、互相碰撞,造成退化性關節炎。
退化性關節炎會產生疼痛、腫脹、發熱、僵硬等關節炎症狀,嚴重的更會造成骨刺、關節變形,影響關節活動。以嚴重程度來說,膝關節退化分為4級,如果能及早發現與預防,就能延長關節的使用年限。目前國際上一致認為,對於膝關節最好的保養,就是「訓練好股四頭肌」。
足病二:梨狀肌症候群
原因與好發族群
- 坐太硬的椅子
- 久坐、喜歡蹲坐
- 喜歡翹腿
你曾經有屁股痛到不能走路的經驗過嗎?尤其是女性。這種因為臀部深處異常疼痛,且會順著大腿延伸到小腿的麻痛,連走路也會痛的症狀,有可能就是「梨狀肌症候群」,因為其症狀跟坐骨神經痛很像,所以又被稱為「假性坐骨神經痛」。症狀大致分為屁股深處有明顯痛點、屁股會酸或肌肉緊繃感、以及大腿後側痛。
梨狀肌位於臀部的後側方,大概在屁股中間的位置,也是中醫「環跳穴」經過的地方。負責髂關節的旋轉活動,像是翹二郎腿或是久坐太久,就可能引起疼痛。當發炎腫脹時,除了屁股會痠、痛、麻,還會將疼痛轉移至大腿與小腿,並影響行走能力,讓人走路不適。
足病三:滑囊炎/鵝足肌腱炎
原因與好發族群
- 需要反覆使用膝蓋肌肉的人
- 長跑者、登山者
- 體重過重、久坐久站
- 上下樓梯工作者
「鵝足」這個地方千萬不要用筋膜槍喔!劉昱呈中醫師提醒。所謂鵝足(或鵝掌)指的不是腳變形成鵝掌,而是由三條肌肉組成的「鵝足肌腱」。這三條肌肉是「縫匠肌」、「股薄肌」與「半腱肌」,它們附著於膝蓋內側,小腿骨的側邊,在解剖學上看起來就像是鵝掌而得名。
當這一塊肌肉受傷時,因為膝蓋內側會痛,很容易和退化性關節炎搞混。另一個疼痛的原因就是「鵝足滑液囊」發炎,與退化性關節炎的痛點不同,滑囊炎會比較靠後,一部份的原因是大腿後側肌肉太緊,所以需要好好放鬆!
足病四:髂脛束症候群
原因與好發族群
- 經常性的跑步、喜歡盤腿坐
- 鞋子已磨損還繼續穿,造成底部不平衡
- 膝蓋外側疼痛與腫脹,尤其是角度越彎(超過30度)越痛
- 連帶影響髖部的大轉子疼痛
如果你有跑步的習慣,那要當心這兩種常發生在跑者身上的疼痛。首先,髂脛束位於大腿外側,是很難拉伸得到緩解的位置,如果感到膝蓋外側疼痛,發生的原因大多為膝關節經常且重複過度的伸曲,就有可能是「髂脛束症候群」。
足病五:大轉子疼痛症候群
原因與好發族群
- 跑步者:馬拉松、三鐵運動(使用跑步機也會)
- 習慣性側睡,也會壓迫大轉子
- 走路會痛,大腿外側會痛
另一種好發在跑者身上的疼痛是大轉子疼痛症候群。雙手自然下垂後,手腕對應的地方就是髖部大轉子。如果發生在髖部外側的疼痛,那有可能是「大轉子疼痛症候群」。但沒在跑步的人也會發生,尤其是習慣側睡的人
「打赤腳」有益健康!3原則挑對鞋子不傷腳
許多人回到家後,習慣立刻脫掉鞋子,這正是進行一些「裸足」活動的好時機。長時間穿鞋會使腳部被包裹在狹小的空間中,尤其是穿高跟鞋時,由於鞋頭呈現V字型,會壓迫大拇指,長期下來可能導致腳趾變形。除了透過裸足運動刺激足底穴道,促進氣血通暢,同時幫助恢復足部功能、增強腳部抓地力、加強穩定性,選擇適合的鞋子也是維護足部健康的重要環節。
我們要怎麼挑選適合自己的鞋子呢?劉昱呈中醫師提醒,挑鞋子時鞋頭要預留空間,確保腳趾距離鞋頭至少1公分,讓腳趾能有充分的伸展空間。另外則是鞋杯要軟硬適中,因為足弓具有緩衝與發力的功能,因此鞋底應具備適當的支撐與柔軟性,保護足部並維持機能。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