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蛋白質的吸收,營養學者不遺餘力的宣導:白肉比紅肉健康,雞肉是更優質的蛋白質。台灣平均每人每年消費31公斤的雞肉,補充得並不算少,問題是烹調的方式。
根據統計全台灣每天銷售的炸雞排高達25萬份,媒體估計:若以平均厚度2公分計算,一天就要吃掉超過10座台北101高度的雞排。
優質蛋白質就應該保有優質烹調方式,讓養分正確且不浪費被吸收。雞精、滴雞精和雞湯是近年風行居家養生,相較高溫煎炸,安全性相對提高許多。卻仍然暗藏陷阱。有滴雞精DIY經驗的朋友都知道,每一次滴完雞精,高度濃縮一小碗雞精,將近一半是油脂。
油脂確保香氣,但喝下優良胺基酸的同時,卻也喝下膽固醇。既然目的是要進補,像這樣「治一經,損一經」的選擇就未免冤枉。
因此,選擇鷄精來補充營養時,
→0油脂
→0膽固醇
→低鈉
→不含防腐劑
是最基本款的條件。更進一步的,取得「小綠人標章」的產品,一方面品質經過認證,另方面,納入全國健康食品通報系統,也是選購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