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HD全名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整體發生率約為5%,換言之,可能每20個家庭就有一個正為了ADHD孩子的教養而煩惱不已。
爸爸媽媽與阿公阿嬤們到底該怎麼教?他們才能聽懂呢?早安健康邀請到馬偕醫院兒童青少年心智科主任黃郁心醫師與台北市西區特殊教育資源中心主任顏瑞隆老師,提供教養方法,如何有效幫助ADHD孩子適應家庭到學校這兩個環境的轉換。
教家長跟阿公阿嬤在家觀察,如何判斷孩子可能是ADHD?
Q1.請問醫師,在小學階段時家長可能會常遇到老師回饋,建議帶小孩去做鑑定或檢測,可是阿公阿嬤說小孩只是好動跟調皮!不願意帶小孩看醫生,可以給我們一些行為觀察指標嗎?
醫師:可以分專心度跟活動量來講。
專心度:
1.上課容易分心
2.容易忘東忘西
3.交付事項達成不全
總的來說,常常因為粗心而影響到學習的情況。
活動力:
1.好動坐不住
2.排隊會爭第一(容易發生衝突)
3.常常插嘴
常常因此影響人際關係的情況。
老師在班上看的是全班同學的整體情況,所以很容易、很明顯可以看出差異,因此老師可能會建議去做個評估。
ADHD孩子在學校常見行為問題有哪些?阿公阿嬤怎麼教?
Q2.請問老師,就您教學經驗,班上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孩子在學校表現跟同學比較起來有哪些差異?尤其現在很多國小學生放學回到家都由阿公阿嬤在帶,建議用哪些教養策略來應對?
老師:先就行為觀察指標來談,常常看到很多有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的孩子,他們在人際衝突上是比較多的,容易跟同學吵架,舉例:在玩遊戲的時候,就會比較沒有辦法控制力道,所以有時候本來在玩鬼抓人,結果就把同學推倒了。
另外,在課堂上應該要專心學習,可是他常常會因為沒有辦法專注,就把訊息遺漏掉,老師講的重點沒有辦法接收到,甚至老師要他寫字或寫作業,他字跡會潦草到可能老師都難以辨識,像這些狀況可能會需要再去做一些評估,以了解孩子的困難。
教養策略中的行為改善建議,如果說他比較是動的孩子,其實我們可能需要給他合理的動或是像運動習慣的養成。
增加活動力:
1.每天至少半小時到一個小時,做一些固定性運動,尤其可能需要比較高強度、中高強度,比如:跑步、溜直排輪、游泳、折返跑、開合跳……等。對他的專注力可能會有幫助。
此外,ADHD孩子容易分心,像是回家要指導寫功課,對他就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很多爸爸媽媽跟阿公阿嬤教功課到後面愛的小手都要拿出來了,建議透過以下安排。
訓練專注力:
1.和老師討論適度減少孩子的作業量。尤其我們很多是重複性作業,比如說生字書寫、圈詞書寫,同學可能寫五遍,ADHD孩子可不可以寫三遍就好。
2.寫作業可否切斷時間完成。比如說作業在完成的過程當中,一次要一個小時才能完成。可不可以分切成每20分鐘、或是每15分鐘,用分段的方式,不要一次維持這麼長時間。
3.搭配計時器與孩子進行競賽的模式。比如說用計時器設計一些遊戲化活動同時能完成作業的模式。
4.增加多元化學習方式。過去認為用手書寫、傳統閱讀才叫學習,其實操作性的學習活動,或觀看知識影片其實也都是一種學習方式。
ADHD需要醫療上的治療嗎?可以怎麼治療?
Q3.請問醫師,除了家庭與學校的這些教養策略之外,您在門診上會怎麼治療呢?為什麼常聽ADHD小孩需要吃藥?用藥會有哪些影響呢?
醫師:經過了很多的科學研究發現,比較有效的第一個是行為治療,第二個是藥物治療。
行為治療在以前我們小時候可能都有實施過,如果有好行為就可以集點數,累積點數換獎勵,這對於診斷屬於邊緣、症狀稍微比較輕微的孩子是有幫助的。
但如果他的分心情節比較嚴重,像有的孩子只有分心沒有過動、或是又分心加過動,主要發現是腦部化學物質的不足,所以還是會建議可以採用藥物治療的方式。
藥物治療台灣目前有兩大類:中樞神經活化劑與非中樞神經活化劑。
1.作用時間:中樞神經活化劑的藥效比較快甚至幾天就有效,非中樞神經活化劑是比較慢,可能要連續吃四到六週才會有效。
2.藥效:中樞神經活化劑特別對過動、衝動的效果更明顯,但其實兩者都是可以改善專注力、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症狀。
3.常見副作用:中樞神經活化劑可能有三到四成食慾比較差,但我們有一些調整與改善的方式,例如說週一到五吃藥,六日不吃的藥物假期方式。非中樞神經活化劑有些人吃可能稍微比較累,都可以再跟醫師討論調整方式。
4.腦部功能:有些研究顯示藥物治療是可以改善腦部功能,尤其青少年他們的大腦皮質,大腦外面那一層是會越來越薄,ADHD的小孩變薄的速度是比一般人來的快。但是有用藥的孩子,變薄速度就不會那麼快,大概接近一般人速度。
5.劑型:在劑型部分也是有不同,像中樞神經活化劑有短效型分4小時、8小時、12小時,可以跟醫師討論選擇適合的劑型。非中樞神經活化劑是一天一次長效型。
在孩子用藥時,家長、老師和孩子可以紀錄實際用藥頻率,用藥後的感受和觀察,身體和情緒的變化等,反饋提供給醫師作為調整藥物的重要參考,也幫助孩子更了解自己的行為表現,了解藥物治療能幫助到多少。
Q4.請問老師,就您觀察在學校裡學生的用藥情況有什麼影響嗎?有沒有跟阿公阿嬤溝通要叮嚀小孩用藥的經驗?
老師:有些孩子接受了藥物幫助之後,其實進步情況是真的蠻明顯的,我們會看到他的上課專心度比較高,對一些功課的理解度甚至成績上面都會有比較明顯進步。
另外在人際關係上可能也有比較大幅度的改善,最重要的是對他自己的自信心會提升很多。因為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孩子要對自己有自信,如果他過去常常因為自己的這些狀況有失敗挫折的經驗,其實對孩子長期來講會造成影響。
如果藥物可以幫忙他在學習、人際情緒的穩定度都高,他就有機會有好表現,他的學習動機也會提升很多。我們希望家長、阿公阿嬤們要定時協助孩子,讓他能夠穩定用藥,對孩子來講是比較好的。
Q5.是否有ADHD孩子擔心或反映在學校用藥會被取笑呢?醫師跟老師有建議溝通的方法嗎?
老師:家長可以寫託藥單請導師幫忙,或是如果這小朋友有接受特殊教育的話,可以請資源班老師來幫忙穩定用藥的部分。另外就是提供更多一般孩子對於ADHD的了解,我們可以透過課程進行衛教宣導,讓一般孩子做一些討論,不要讓藥物變成污名化的情況,因為每一個人可能都有需要幫忙,類似的概念就好像有人需要補充維他命、有些人因為高血壓或感冒需要用藥。讓一般孩子透過了解後才不會發生誤會歧視同學的情況。
醫師:如果孩子有需要在學校用藥,其實這也是屬於個人隱私,我們也會跟小朋友說,其實你也不一定要讓同學知道你有這個診斷,如果中午要吃藥,建議年紀小一點的孩子,可以請資源班老師提供藥物,年紀大一點的孩子,可能拿一瓶水,藥放在口袋出去轉一圈吃完回來,也許同學也不一定知道。
也如老師提醒的,可以透過衛教宣導讓大家知道,這是屬於腦部神經缺乏化學物質,不是一個很嚴重的疾病,甚至讓大家看到,就算看到用藥也沒有那麼負面,會有不少正面影響,有些大一點的同學可能還會說誰誰誰用藥後變穩定且成績進步了,所以我也想來改善注意力的問題。
Q6.其實我們知道一些阿公阿嬤還是有點排斥治療,很擔心要帶小孩去看醫生,有建議如何溝通嗎?
醫師:的確有的阿公阿嬤可能會覺得,反正兒子也就是這樣長大了,他小時候也很好動,不是長大就會好了嗎?但是時代在改變,還有治療方式也跟從前不一樣了。舉例來說,如果爸爸過去沒治療,可能那時候就很可惜的高中就肄業沒有辦法念完的情況。
而現在因為藥物治療的進步,也有核可用在六歲以上的藥物,如果能夠讓小朋友有機會穩定情況,其實他們是可以進步很多,相對也可以讓阿公阿嬤照顧起來更為輕鬆。
照顧ADHD孩子,在教養路上時常需要耗費許多的時間與心力,隨著教養觀念的改變與進步,透過家長、阿公阿嬤、學校老師以及專業醫療形成的守護網,可以讓ADHD孩子在面對環境適應挑戰時,不會感到吃力與無助。也提醒辛苦的照顧者們,記得讓自己身心適當休息,才能陪伴ADHD孩子在有愛的環境下繼續順利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