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而為人就不會沒有情緒,如何每天收下好的情緒、安定焦慮不安、排走有毒的感受,是身為現代人該學習的智慧。來看看看諮商心理師如何在萬千思緒裡,為大家找到清澈的對策。 (編輯推薦:防癌第一處方是排心毒!藏醫2招護心瑜伽,毒素被你呼出去)
焦慮感多來自於無法掌控的事 如何緩和不安的情緒?
身為資深諮商心理師的杜筑芳認為,許多不安多半是來自於無法掌控的事。她以新冠肺炎剛發生時為例,發生第一個確診案例時,整個社會都在騷動、焦慮,接著進入社區,恐慌就更嚴重。情緒會引領行動,這些行動包括戴口罩、勤洗手、用酒精清潔並保護自己等等。你能掌控的事雖然有限,但一點一滴的在提升,安心程度也會隨著能掌握的範圍擴大。隨後接著疫苗的研發、資訊的透明化,逐漸認識並和病毒共處的時候,是不是我們的焦慮感也就降低了?原本不安的情緒也緩和了下來。
所以,當情緒開始無法掌控,通常是來自於無法掌握的「情勢」、「資訊」,這時冷靜的回頭去找到來源,就能降低不安。
情緒是種提醒,心情感冒也要就醫
季節交替或是忽冷忽熱的時候,很容易感冒。大部分的人小感冒時會自行吃個成藥,或是不吃藥、多休息,當情況很嚴重時也會就醫。身體感冒了會不舒服,但當「心理感冒」時該怎麼處理?
「身體不舒服,通常徵兆會很明顯,例如手痛、腳痛、肌肉痠痛等等,我們就會想去看病。而情緒也是一種徵兆,提醒我們是否很在意一件事。例如當你覺得開心,那一定是發生了一件好事、有自信或開心的事。而當產生焦慮不安的情緒時,可能卻是被衝突、無法掌控的事所觸發。」杜筑芳說,若發現心理感冒了,我們也要關心一下自己的情緒,是不是正在意某些事,而讓自己的大腦透過情緒發出提醒關注的訊號,所以說,情緒會提醒我們,是不是有什麼事卡住了沒有解決。
沒有排解情緒,易演變為成癮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情緒不好的時候,大家都以為過去就沒事了,偏偏很多時候沒有過去,焦慮不安累積下來,「有毒」的感受留在身體,當然有問題。
專長之一是成癮相關議題的杜筑芳就表示,根據她的經驗,許多人在情緒沒有適當排解下,會轉向成癮問題,而這個現象在男性的比例比較高!「男性可能在傳統性別角色期待框架的束縛下,認為說出心理受傷的感覺等同於示弱,所以有較多比例不輕易的將情緒說出口。」
杜筑芳在實際臨床上的觀察,發現男性在對於情緒的因應方式與女性很不一樣。女性在透過關係的連結尋求情緒宣洩、資源尋求後而獲得緩和。但許多男性被框在一個「不能脆弱」的意識形態裡,因此許多人的排解行為會是:「去抽根菸,或來杯酒。」
透過外在物質去處理情緒,一開始通常會很有效,的確能緩解焦慮或轉移注意力。杜筑芳說,現在還加上手遊、手機遊戲等等,所以不菸酒的人也會有其它成癮問題。
以酒癮來說,在事情發生的當下,有些人因為某些事情睡不好,以喝酒(酒精)助眠,期待藉此排開不適的情緒而能一夜好眠,但卻因此一杯變兩杯、甚至酒精濃度增加、不斷惡性循環,最終反而傷害了用來解決問題的大腦,未來又如何有效能的解決問題?杜筑芳說,許多酒精成癮的人,行為背後常有還沒解決的事。人們通常會用立即、方便,且以往用過都很有效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因此若喝酒等於唯一緩解焦慮有效的作法,就容易成癮。
什麼時候需要看身心科或心理諮商?
「我會建議用出現頻率與影響程度來做判斷。」杜筑芳說,人的情緒每天都會有所起伏,任何情緒都是正常的,就像開心時會笑但不會笑到好幾個小時無法控制,偶爾心情陰天但也不會太久。情緒不佳的日子就像小感冒,有人選擇多休息或自然療法,但當病情加重,專業的幫助就很重要。她提供了何時該尋求專業協助的時機,從情緒的「正常」與「異常」來說明。
情緒反應的正常X異常
- 正常:穩定的小波動、短暫且可控制,外在刺激引發反應,刺激過後經過一段時間可逐漸趨緩恢復,不影響或局部影響生活、家庭/社會、工作功能,例如考試考差、業績未達標。
- 異常:不穩定的大波動、時間過久(超過1個月以上),無法控制,即使現階段沒有明顯外在引發的刺激,情緒仍混亂不已。刺激引發後難以或無法恢復,嚴重影響生活、家庭/社會、工作功能,例如:焦慮、恐慌、憂鬱症等。
【建議就醫時機】以下只要有一個或合併多種,就該考慮到身心科就診。
- 反覆出現情緒問題:失眠、焦慮、憂鬱、記憶力退化、恐慌、強迫、注意力不足、躁鬱等
- 身體疾病無改善:看了許多科別的醫師,不是找不到原因就是一直無法痊癒時,如腸胃問題、胸悶、頭痛、自律神經失調等等
- 出現成癮或自殘念頭:菸、酒、藥癮戒不掉,甚至於有自殘與結束生命的念頭
觀測心情溫度計,指標不只有憂鬱
當「頻率」與「程度」出現異常,我們又忙到無法認真思考,是否還有其它工具可以馬上幫我們的心理健康做出判斷?杜筑芳說有的,聽過「心情溫度計」嗎?心情溫度計的正式名稱是「簡式健康量表」,從原本多達50個提問簡化成目前版本的6個指標項目,別看它只有6個提問,信效度相當高。
想看關於心情溫度計健康量表,可以上衛生福利部網站或是點此連結。
心情溫度計的前5個問題,分別測量:焦慮、憤怒、憂鬱、自卑與失眠等之常見心理困擾,第6個問題則用在評估自殺意念。
那什麼時候可以做這個測驗?如果您的心情愉悅、吃好睡好,當然就不用做。杜筑芳說,就像感冒發燒一樣,感覺自己好像有點不適的症狀,或已經快生病,就可以測驗,看自己的心情是否還好?或是需要幫助。
如何適時為心情排毒?諮商心理師特別推薦,下一頁看這4招有效舒緩情緒的小撇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