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達人四高上身,水果=「糖果」吃出脂肪肝?
鄧雯心醫師過去遇過一個「四高」患者,明明不菸不酒、也有運動習慣,竟然除了三高之外還有高尿酸,更奇怪的是,冬天測到的指數看起來還可以,但只要到夏天,各種數值總是高到爆表、滿滿紅字!抽絲剝繭之下,發現每年夏天他都會收到好友寄來的水果、再加上自己家也有種水果,各種香甜水果吃好吃滿,除了照三餐吃、還打成果汁,以為很養生,殊不知是影響身體代謝的幫兇!
「應該是說,再健康的食物,過量都會是有問題!水果是天然原型食物沒錯,但特殊性就在於水果含有的果糖,不是一般白飯、麵包裡的葡萄糖;文獻上有非常多研究結果證實,果糖攝取過量與很多疾病相關。」鄧雯心醫師解釋,首先,果糖吃下肚在尚未產生熱量前就會先生成尿酸,等於是額外多產生一種代謝物質,而尿酸會影響細胞粒線體功能,造成慢性發炎;長期攝取過量果糖可能導致胰島素阻抗,同時也是增加內臟脂肪堆積、形成脂肪肝的原因。更讓人擔憂的是,這種果糖代謝沒有「負回饋」,不像其他物質在體內代謝到一定程度時會放慢速度,果糖的代謝並沒有這個機制,因此只要一進到肝臟路徑就相當快速、一去不復返。
改變1習慣,9天逆轉脂肪肝、胰島素阻抗
既然果糖對我們的身體影響這麼大,只要減少果糖的攝取量,是不是就能成功改善脂肪肝、胰島素阻抗、甚至是慢性發炎?
鄧雯心醫師表示,確實很多研究在探討這個幾轉,例如一項研究針對13歲肥胖、有脂肪肝的兒童,在不調控熱量、不刻意減肥的條件下,只單純把他們飲食中的添加糖、果糖成份替換掉,發現在9天之內,這些兒童體重沒有下降,但是血壓、血糖、三酸甘油脂、脂肪肝、胰島素阻抗等代謝指標,都獲得非常大的改善!
也就是說,光是減少果糖的攝取量,對於身體的改變9天就能看到正向效果,那是不是不該吃水果才對?鄧雯心醫師認為並非如此!「我自己在看研究的時候,不會把果糖的研究直接套用在水果上面,因為兩者畢竟還是有不一樣。因為水果本身富含纖維,能夠延緩果糖的吸收,同時有很多對身體有益的植化素、維生素C,幫助抗氧化,因此果糖和水果其實不該相提並論。」
追根究底,水果就像是雙面刃,果糖的問題讓我們不該吃太多,但又希望能攝取到水果的好處,到底吃水果該如何「隱惡揚善」?鄧雯心醫師分享4大原則,聰明吃水果真的沒問題!
1.水果種類怎麼選?哪些水果真的不能吃?
台灣有水果王國之名,厲害的台灣果農把水果改良得越來越香甜。有沒有哪些水果太甜、尤其三高族群千萬不能吃?鄧雯心醫師的答案出乎意料:「真的沒有!」她解釋,任何水果都能吃,只是需要控制攝取到的總糖量,比如像芒果、荔枝、香蕉,含糖量確實比較高,這時候就要特別注意份量須減少;至於小番茄、芭樂這類沒那麼甜的水果,攝取量就可以稍微放寬一點。
2.一天可以吃多少?簡單1招算準份量
所以說,每一種水果都可以吃,問題在於份量。那一天到底可以吃多少?如何自我評估?量量你的拳頭就知道。鄧雯心醫師表示,一般人建議「三蔬二果」,一天的水果量大約2顆拳頭左右,至於有三高、高尿酸、脂肪肝的族群,則要將一天水果量標準下修為半個拳頭,另外再搭配個人實際的抽血狀況、數值變化上下調整。
3.果汁、水果茶是減糖瘦身最大地雷?
很多人喜歡將水果打成汁,尤其夏天來杯酸甜果汁冰涼又消暑!但果汁的問題在於已經去除了纖維,很多好的抗氧化物質早已流失,這時候喝下肚的就像是糖水而已,且液態果汁比固態水果吸收更快,不利於血糖控制;同時,暢飲果汁不像一口一口慢慢咬水果,難以計算份量,偏偏一小杯的果汁就需要很大量的水果,例如700ml的現打柳橙汁,一杯可能就含有超過5顆柳丁,已經超過每天建議的水果份量。
至於水果茶,雖然比果汁安全不少,但若是有血糖控制問題的人,每一口喝下肚的果茶都還是有一些糖分,依然會持續刺激胰島素;替代方案可以在開水中加入天然香草、薄荷葉增添風味,取代果茶且疑慮較小。
4.水果要飯前吃、飯後吃?穩定血糖跟著做
水果是應該要餐前吃、還是餐後吃比較好?鄧雯心醫師認為,如果從穩定血糖、穩定胰島素的角度來看,會建議飯後吃水果,整餐的順序為:「喝水→吃肉→菜→飯→水果」。因為空腹時身體突然接觸到果糖,進到肝臟的速度會很快,因此水果作為飯後甜點來說較。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