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血糖正常,一樣確診糖尿病!3指標看代謝症候群悄上身
糖尿病併發症多且可能致命,因而讓人擔憂,但更可怕的是我們不知道自己罹糖尿病有多近!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18歲以上的成人,其實每4人就有1人處於糖尿病發生的高風險當中,但是近三成的人完全沒有自覺!
減重名醫李唐越醫師曾帶領無數患者控糖成功,他首先解釋,所謂「糖尿病發生的高風險」,就代表未來得糖尿病的機率比別人更高,儼然已經拿到糖尿病的入場券,真正進入糖尿病階段只是時間問題。因為根據國民健康營養調查,高達25.5%的人處於糖尿病前期,而研究顯示,每年有5%的人,在處於糖尿病前期的隔年就變成糖尿病! (編輯推薦:168斷食讓身體自行啟動燃脂機制!減重名醫宋晏仁:做對2件事不吃早餐也可以)
「研究顯示,糖尿病70%和我們吃的東西、吃的行為有關,所以如果平常你喜歡吃糖、喝含糖飲料,就要很小心!有研究發現,消耗糖比較多的國家,其糖尿病盛行率會比其他國家高出20%以上!」就算不吃甜食,很多食物也隱含糖分,比如麥片、果汁、果乾,甚至有些人將這些食物視為健康點心,其實是大錯特錯。李唐越醫師觀察,即便真的不愛吃甜食,但卻很愛吃白米飯、麵類、麵包,過量精緻澱粉一樣會提高糖尿病風險,而糖尿病前期幾乎沒有症狀可以自己提早發現。
曾有一個25歲患者因為肥胖問題就診,起初量測空腹血糖83(mg/dl)還在正常範圍,後來經過一連串檢查發現,他的三酸甘油脂、尿酸都很高,再經過「糖水測試法」一測,餐後血糖衝到200(mg/dl)以上、胰島素也大量分泌,確診罹患糖尿病!
由此可見,不能只看空腹血糖值過關就鬆懈,李唐越醫師表示,健檢報告有3個訊息,其實暗藏代謝症候群的警示。
- 腰圍過粗:男性腰圍應小於90公分,女性腰圍應小於80公分。因為腰圍過粗代表內臟脂肪過多,這種內臟脂肪會降低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對血糖的調控變差,因而增加糖尿病機率。
- 體脂過高:建議男性體脂率20%以下,女性體脂率25%以下。我們的脂肪細胞會分泌對身體有害的物質,啟動造成發炎的激素,進而影響胰島素的正常功能,因此,脂肪體脂率過高的族群,更容易罹患糖尿病。
- BMI大於24:糖尿病患者中90%有肥胖問題,而台灣又是亞洲最胖國,每兩個人中就有一個人過重或肥胖!統計顯示,體重超重的人,得糖尿病機率比體重正常者高出5倍。
40歲就得糖尿病!他靠2招擺脫一輩子吃藥
一旦確診糖尿病,最擔心未來只能血糖藥不離身、打針一輩子。到底糖尿病能不能成功減藥、甚至停藥?「其實很多學會的糖尿病治療指引、或血糖控制指南,第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其實都是改善生活型態,包含飲食、運動、減重!」李唐越醫師分享,這幾年印象很深刻的是一位40歲男性,從天天2顆藥到成功減藥、力抗糖尿病,他歸納出以下幾個成功心法:
1.減重瘦下13公斤
第一件事情是協助他減重,一開始花了2個月的時間瘦下5公斤,第一顆藥就可以拿掉,總計用了4個月左右,從90公斤瘦到77公斤,減肥本身相當即有利於血糖控制!
2.餐後2運動+超慢跑
起初觀察空腹血糖很穩定,但餐後血糖依然不理想,李唐越醫師建議他餐後30分鐘到1小時間外出散步,定下了每天走1萬步的標準;接著,餐後運動建議再加上深蹲,以及一天中運用閒暇時間「超慢跑」30分鐘,果真連餐後血糖都穩定下來,成功拿掉第二顆藥,正式告別血糖藥人生! (編輯推薦:最佳逆齡套餐 超慢跑+肌力訓練!燃脂降血糖、膝蓋不受傷)
不過,停藥之後真的一輩子不用再吃藥了嗎?李唐越醫師強調,停藥是一個目標,重點是把身體調整回胰島素正常分泌的狀態,「如果你又回到以前的高糖飲食、或是完全不動的生活型態,你當然血糖沒辦法控制、很快又回到糖尿病需要吃藥的情況!」如果想要改善糖尿病、甚至逆轉糖尿病,唯一正解就是生活型態上回到健康模式,如果停藥後繼續大吃大喝、亂吃亂喝,當然不可能。
以一項義大利研究為例,研究團隊將300位糖尿病患分成兩組,一組完全不管、維持原本不運動的生活,另一組則要求減少久坐時間、增加身體活動量,四個月之後,有改變生活型態改善的組別,血糖、糖化血色素、腰圍跟體重都得到良好改善!至於另外一組沒有做任何介入與調整,當然血糖一樣控制不佳、還繼續惡化!
運動穩血糖4關鍵攻略:種類、強度、頻率、時間
運動是控制血糖的良方,但什麼運動都有效嗎?李唐越醫師認為,糖尿病運動處方應該包含四個項目,分別是「運動頻率、運動強度、運動種類、運動時間」。
- 運動頻率|假如一天只有運動5分鐘,或是一週只有運動一次、7天中6天都是久坐不動的生活型態,自然控制血糖不利。
- 運動強度|所謂的運動強度,是依據身體在運動時感到吃力的程度,換算成此時大約的心跳數作為判別。有些人選擇走路、散步10分鐘,很可能對身體來說運動強度不足,因此難以產生明顯效果。以衛福部國健署提供的基礎運動建議來看,每天運動至少30分鐘以上為佳,而中度身體運動程度,會讓人覺得有點累,呼吸及心跳比平常快一些,也會流一些汗,持續運動10分鐘以上還能順暢地對話,但無法唱歌。
- 運動種類|不建議單做一種運動,種類應包含有氧運動、肌力訓練、平衡感練習、柔軟度訓練。原因在於肌肉細胞可以增加肌肉合成肝醣的效率,有助於穩定血糖,且肌力是老後健康的關鍵,另外糖尿病患者關節潤滑度與活動度較差,也可能受神經病變影響、平衡感下降,這些運動都可以減少未來跌倒受傷的機會。
- 運動時間|最佳運動時間建議是「餐後30分鐘~1個小時」,把握這個黃金時段,對於降血糖有很好的效果。
針對初學者的入門控糖運動,李唐越醫師特別推薦「超慢跑」!我們的身體老化、得到糖尿病之後,有細胞發電廠之稱的「粒線體」功能會變差,而超慢跑的好處就在於有助於提高身體粒線體的功能,加強身體對糖分的代謝能力;另外,超慢跑的優勢更在於它一種低強度、長時間的連續訓練,不太會練到很喘或滿身大汗,肌肉不太容易痠痛,可以達到長時間運動的目標,比一般慢跑更有機會持之以恆,效果也就更好,而且在家裡隨時隨地都能跑起來,適合加入日常運動菜單。
李唐越醫師除了是糖尿病專家,同時也是美國運動醫學會私人教練,他強調,運動前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預先篩檢與評估!特別是有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腎臟病的族群,運動前一定要經過專業評估,假如有胸悶、胸痛、走路會喘、腳踝水腫,都是疾病控制不佳的表現,此時運動會非常危險!最好的運動指南,是先諮詢專業醫師,完成運動前篩檢,再接續評估個人化運動處方,了解自己適合的運動種類、類型與運動時間。
目前在控制血糖,運動前後要注意什麼?下一頁看糖友運動「4大須知」,否則帶來嚴重後果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