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鍋使用迷思1:電鍋不能用自來水蒸飯?
網路傳言說,使用電鍋時千萬不能用「自來水」蒸飯、蒸食物,理由是自來水裡面含有氯,蒸煮過程氯會揮發,可是鍋蓋蓋住因此沒有辦法揮散出去,最後和食物一起吃下肚,則容易致癌?對此,林口長庚腎臟科醫師陳昭妤澄清,在電鍋加熱過程中,氯氣就會揮發掉,因此並不會有殘留在食物上的風險,這是以訛傳訛的說法。
電鍋使用迷思2:鋁製電鍋容易造成失智?
此外,還有人說電鍋及鍋蓋都是鋁製,所以煮飯、蒸炊的過程中會溶出鋁,並滲進食物裡,長期下來會造成智力退化、甚至容易失智?但是陳昭妤醫師也打破這種迷思,她表示,即便鍋蓋及內鍋是鋁製,對於食物烹調不會造成影響,一般電鍋的使用並不會有智力衰退、神經病變的疑慮。
譚敦慈:電鍋、悶燒鍋絕不這樣用!
比起這些電鍋的種種謠言,更可怕的其實是使用習慣。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護理師譚敦慈表示,曾看過一個案例是用電鍋煮飯後,吃一半的剩飯又蓋起來,最後便遺忘了,等到隔日再次打開電鍋,發現裡頭已經長滿菌絲!
恐怖案例讓譚敦慈強調,電鍋千萬不要拿來「保溫」隔夜飯菜!陳昭妤醫師解釋,細菌最容易快速生長的「危險溫度帶」是7度~60度,也就是說,除非低於7度或高於60度,否則都是細菌滋生的絕佳環境,而電鍋雖然有一個保溫的顯示燈,但根本難以一直維持在高溫,對於細菌來說,放置一晚的電鍋內部又溫暖、又潮濕,簡直是最棒的細菌培養皿,食物保存可說相當危險!
「我最在意的事情是,每次使用完電鍋或電子鍋,我用完這一餐就一定會把電鍋裡裡外外擦乾淨!」譚敦慈提醒,除了使用後清潔,也應盡量保持乾燥,可以先不要急著把蓋子蓋上,以免水氣無法散去、悶在裡頭非常容易發霉。另外,當天晚上沒吃完的剩飯,最好盛到保鮮盒後冰到冰箱冷藏,不要把電鍋當作保溫、保存食物的工具,尤其米飯不新鮮、壞掉時容易長出仙人掌桿菌,引起食物中毒!
仙人掌桿菌為什麼需要特別當心?根據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過去接受媒體採訪時的說明,仙人掌桿菌會隨著空氣飄來飄去,就算真的沾染在食物上也不會有怪味道,讓人沒有警覺,而且仙人掌桿菌耐受力強,需要加熱比較久的時間才能殺死。
同樣常被用來保溫的還有「悶燒鍋、悶燒罐」,主打可以維持長時間高溫,譚敦慈提醒,選購這類商品時,應注意廠商提供的產品保溫測試結果,確認中心溫度能夠維持在60度以上、且達到一定時間,使用上則要避免太「依賴」,比如她外出使用悶燒罐時,會盡量避免使用時間過長的情況,以免溫度開始下降,又增加了細菌增生風險;在家使用這類鍋具烹調過程中,則要盡可能減少開蓋次數,避免經常降溫,以至於無法維持在高溫安全的抑菌環境。
聰明帶便當,先分裝再開動
說起細菌滋生,很多人準備「便當」也容易忽略細節,小心不知不覺的毒素風險吃下肚。很多人的便當都是前一晚的剩菜,但是譚敦慈建議,別等全家人你吃我吃、這邊夾一口那邊夾一口,每道菜都被細菌污染後才用剩菜裝便當,最好一煮完飯菜就先趁熱分裝便當,然後直接加蓋放入冰箱冷藏。
以往會認為食物要先放涼才能冰冰箱,其實現在冷藏技術進步,比起冰箱容易壞,反而食物溫度降到60度以下造成的細菌滋生、甚至食物中毒風險,更需要擔心。同時,建議食物仍盡量當餐吃完更安全,例如小家庭可以依照人數備料,一餐吃多少就煮多少,省下後續保存、冷凍、加熱步驟,也能直接避開食物中毒的風險!
居家食安這樣守護!5件事拒絕「毒從口入」
- 電鍋或電子鍋使用完畢後,務必清潔並維持乾燥
- 米飯等澱粉食物若刻意放涼且不加蓋,暴露在空氣中則容易有仙人掌桿菌中毒風險,應將剩飯盛到保鮮盒後馬上冷藏
- 購買悶燒鍋時注意產品是否通過保溫測試,可以維持中心溫度在60度以上
- 煮完飯菜後先裝好便當才開始用餐,避免細菌污染
- 熟食類最好在烹調後1~2小時內吃完,剩餘飯菜應盡快密封並放入冰箱,避免食物暴露在容易受微生物污染的危險溫度區間(7度~60度)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