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管癌是什麼?膽管的作用與位置
膽管癌顧名思義,就是癌細胞發生在膽管的位置。那麼膽管到底在哪裡呢?膽管有什麼作用?
人體消化食物時需要「膽汁」乳化脂肪、分解脂肪,協助小腸吸收營養。我們的肝臟每天會製造800~1000c.c.的膽汁,接著再由膽管輸送出去,比如以濃縮的形式儲存到膽囊中。肝膽腸胃科醫師梁程超形容,這些膽管就像不同的高速公路,最後會匯集到總膽管,最後通到十二指腸與胰臟胰管合併的出口,因為大部分的脂肪會在小腸被吸收。簡單來說,我們可以把膽管構造看成是「肝內」到「肝外」的輸送管道。 (編輯推薦:膽結石vs腎結石,怎麼吃可以預防、不復發|劉晏孜醫師|健康連線)
膽管癌難發現、預後差!原因大解密
「如果肝臟長腫瘤、惡性腫瘤,原發性肝癌大概佔90%,另外接近10%就是膽管癌。」膽管癌致死率高,但是發生率不高,僅10萬分之4,梁程超醫師20多年腸胃科醫師經驗中,遇到的膽管癌患者數大約兩隻手就數得出來。但讓人擔憂的是,膽管癌預後特別差,通常因為兩個原因,一是腫瘤位置隱密不易發現,二是手術困難度極高。
梁程超醫師說明,以腫瘤位置來說,膽管癌大約10%是長在肝內,明明相對好處理,只要切除就可以,但問題是常常難以察覺,因為肝臟神經多在表面,內部幾乎沒有,通常腫瘤已經長大到一定程度、頂到肝臟表面後才會有痛覺,往往發現時腫瘤已經長很大,手術切除的困難度也大幅提高。
另外還有大約70%的膽管癌,會長在肝門脈位置。梁程超醫師坦言:「除了不容易發現,這還是很多血管、神經膽管共構的地方,半數以上的膽管癌腫瘤長在這邊,非常難處理!常常發現的時候腫瘤已經包覆到神經、血管,老實說手術要成功清除的難度非常高!」另外也有一部份膽管癌會長在總膽管的位置,這種狀況下不只總膽管要切除,可能連部分胃部、十二指腸都需要一併切除,是一般外科最大的一個手術。
「凶險癌王」專找3大危險族群
「這些手術本身難度很高,能夠開刀成功切乾淨的機會就比較小,造成膽管癌五年存活率確實低,很類似胰臟癌的情況,所以大家才稱它是隱藏癌王!」儘管發生率不高,致死率卻很高,就怕這樣的癌症找上自己。那到底怎樣的人會是膽管癌好發族群?
最主要是膽管長期處於反覆發炎的人,因為細胞需要反覆修復、修補DNA,因而容易產生病變。梁程超醫師表示,以膽管癌來說,發生年紀大約是60歲~70歲,以男性居多,而以下幾種人通常要注意自己是膽管癌高危險群,可以的話建議每半年到一年定期檢查,比如超音波與抽血檢查,必要時也可能透過電腦斷層、磁振造影等方式輔助診斷。
- 有先天的膽道疾病。比如先天膽管囊腫、膽道擴張,膽汁經常滯留,容易引起發炎或病變
- 有膽道結石、膽管結石。有時會引起膽管發炎,反覆發炎下細胞容易產生病變。另外,有膽結石的人也常常合併膽道、膽管結石。
- 有發炎性疾病,比如潰瘍性腸炎、原發性硬化性膽道發炎,容易合併膽道問題,同樣因為長期發炎容易造成膽管病變
膽管癌症狀會胃痛、茶色尿?4種徵兆要小心
膽管癌生長位置影響治療難度,症狀又不容易被發現,而且就算注意到了,也可能不被當一回事,因而延誤治療時機。梁程超醫師點名,雖然膽管癌初期幾乎沒有前兆,但以下幾個症狀,有可能是幫助更早警覺膽管癌的契機。
1.胃痛、食慾不振、體重減輕
長在肝內的膽管癌腫瘤長大到一定程度時,可能感覺到腹部悶脹。有些案例是最初以為自己只是胃不舒服而跑去買胃藥、看醫生,最後重重檢查下才找出罪魁禍首是膽管癌。
【肚子痛如何分辨是腸胃不適、還是癌症?】
當然,膽管癌的胃痛症狀與一般腸胃疾病非常相像,若要分辨二者不同,梁程超醫師表示,通常胃的毛病多少與「吃東西」有關,比如有十二指腸潰瘍的人,在空腹餓肚子時會比較痛,有胃潰瘍的人可能進時候胃酸分泌多、刺激潰瘍傷口時容易痛。但如果是肝臟或膽管的腫瘤,這些不舒服經常是持續的,跟飲食前後沒有太絕對的關係,可以自己觀察一下胃痛發作的時間和頻率。另外,要是胃痛就診、吃藥後沒有好轉,也建議要盡快再回診,以免錯過可以早期診斷出真正問題的機會。
2.黃疸
長在總膽管或肝門脈附近的腫瘤,症狀往往會以「阻塞」來表現,因為腫瘤長大後可能塞住膽管,造成膽汁運送不暢通,此時會出現黃疸症狀,比如臉色發黃、膚色變黃、小便從本來淺黃色變成橘紅色、茶色尿,要注意是黃疸的現象。
膽管癌的預防與保健,3件事情簡單能做到
1.預防膽結石造成發炎
除了先天遺傳因子的影響,後天可以從飲食習慣多注意,盡量避免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高熱量飲食,因為這些食物可能造成膽固醇濃度高。當膽囊中的膽固醇濃度高,再加上膽汁相對不足時,濃縮就容易產生結晶,進而增加膽結石發生率。
2.建立運動習慣
在身體與體能狀況允許下,多活動、維持日常運動習慣,會讓膽管的收縮比較好,有助於預防保健。
3.高危險族群定期檢查,有相關症狀勿輕忽
有些人的膽結石、膽道疾病、發炎疾病是遺傳,如果是這個族群,一定要定期做檢查,才能爭取更高的治療成功率,另外再加上後天生活習慣的調整與保養,全面預防。一旦發現上腹部異常、長時間悶痛,不要輕忽,及早檢查。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