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訣4:外食這樣選,不挑餐廳照樣瘦
李唐越醫師坦言,在醫院工作時特別忙碌,三餐幾乎都外食,那外食的時候又該怎麼吃?原來答案很簡單,就在你吃習慣的店家,改變你點的食物就可以!以往到早餐店,習慣吃燒餅夾油條、一張蔥抓餅再一份薯條、鐵板麵配奶茶,仔細檢查發現,這就是高油高糖高熱量的地雷食材,後來改選擇肉蛋土司、或是蛋餅配豆漿,吃進充足的蛋白質,也大大降低了澱粉量,無形中就是幫身體開啟「瘦身模式」。
好比在便利商店,以前可能要吃2個三角飯糰配含糖飲料,現在則可以改吃2顆茶葉蛋配無糖豆漿,也是很不錯的選擇。「我常常舉例,你去吃一塊雞胸肉或一隻雞腿,跟你去吃鹹酥雞、炸雞塊,其實完全不一樣!雞胸肉吃一塊就很飽,但是雞塊你可以吃很多,而且還會沾醬料,無形中就攝取很多糖。所以這種微小的改變,其實對身體都有很大的幫助。」
就連到小吃店、麵攤,以前可能吃乾麵加一碗小滷肉飯才會飽,現在可以改成先點一盤燙青菜,確保有吃夠纖維質,接著再吃滷蛋、滷豆腐、海帶,喝青菜蛋花湯、青菜豆腐湯,這些食物下肚後飽足感已經有7、8成,主食類只需要吃個幾口淺嚐。再以吃迴轉壽司為例,以往可能要吃6、7盤握壽司還沒有很飽,現在可以改成先吃2捲有滿滿生菜的手捲、喝一碗味噌湯、吃一個茶碗蒸、一點花椰菜和秋葵等小菜、幾片生魚片,「這時候其實已經很飽了,要再吃2盤握壽司也無妨,其實相對來說都是很安全的選擇。」
秘訣5:不用日走萬步!運動2方法是減肥王道
除了飲食之外,運動策略也很重要,因為身體如果不動,代謝彈性就會變差,沒辦法有效讓身體燃燒脂肪、代謝多餘的糖分,但所謂的運動也不是每天要走2、3萬步才能達標,重點在於讓身體能夠動起來、以及加強增肌減脂的效果,尤其是平常完全沒運動的人,只要有動就會有效!
李唐越醫師分享,當時自己靠運動減肥主要有2個方式,第一是直接增加日常活動量,讓每天的生活與工作都有更多的活動量。「那時候我要求自己一天走8,500步,但是不用特別去找跑步機來健走、也不用另外去外面花很多時間走路!例如我有時候會把車停得距離醫院遠一點,然後走路去上班,或者時間允許的話,像上班族搭捷運可以提早一站下車,再徒步走到公司。」
還有,減肥的時候幾乎都是爬樓梯、不搭電梯,搭配手機計算步數的功能或app,只要以每天8,500步為目標,在日常生活中大大增加活動量,比起整天久坐缺乏活動,其實就有很好的效果,因為有研究指出,一天其實只要走到7,900步以上,對身體就有很大的好處,反而走1萬步以上的效果並沒有那麼明顯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設下這樣的目標,對一般人來說也相對更好達標。
至於第二個方式則是加入別的運動,比如游泳、或到健身房踩滑步機、踩飛輪等有氧運動,先減脂到一定程度之後,再加入一週3到5天的重量訓練,達到增肌的效果。原因在於減脂過程中肌肉可能稍微有點流失,這是正常的,但問題是流失的肌肉量不能太多!「如果能夠把重量訓練加進來,其實可以讓肌肉維持住,加上飲食把蛋白質量吃足夠,其實肌肉就不會流失那麼多。」但就算有到健身房運動,日常活動還是要維持住,不然就算週末有去跑一次5公里長跑,其他平日時間都久坐8到10小時沒有活動,加強代謝的效果一樣會大打折扣。
另外,很多人在運動的時候會有「熱量迷思」,會對照哪一種運動可以消耗最多卡路里,就拚命鍛鍊同一種運動,但李唐越醫師認為,最好的運動方式其實是各種形式的運動都要做,包含有氧與重量訓練,不要偏廢任何一種運動。
秘訣6:小心變泡芙人!5招突破減肥停滯期
當減肥過程遇到「卡關」,該怎麼辦呢?李唐越醫師表示,過往幫助學員減重的經驗中,大部分的人體重都不會一律往下衝,不管是減肥停滯或小小復胖回彈,其實都是很正常的現象,最重要是調整策略、回到軌道,長久下來一樣能順利達成目標,千萬不要放棄。
與其為了突破減肥停滯期而採用錯誤的減肥方式,更要小心變成只降了體重卻囤滿肥油的「泡芙人」。醫師建議從5個面向著手,包含監督飲食控管、調整飲食策略、檢視運動計畫、健康的睡眠、充足的水分,只要能夠兼顧到這幾項原則,一定可以真正瘦下來。
- 完整紀錄飲食內容(進食時間、食物種類、份量,也包含正餐與任何點心):很多人覺得自己吃得很少,紀錄下來之後才發現自己吃超多。
- 根據飲食內容進一步調整:如果吃太多澱粉、或油脂量太高,就可以著手調整份量;也可以檢查蛋白質份量與比例夠不夠。
- 檢視運動效果:如果已經建立起運動習慣,可以稍微提升運動強度、會調整運動時間,比如觀察燃脂心率和身體表現,如果運動時還可以輕鬆聊天唱歌,或許可以提高到呼吸稍微喘一點點的運動強度。
- 健康的睡眠:睡眠不足不利於減肥,想要瘦下來一定要睡好睡飽。
- 充足的水分:醫師強調,充足水分絕對是減肥的關鍵,減重名醫宋晏仁醫師過去也分享,曾有學員靠著每餐餐前攝取500cc.水分瘦身成功!根據衛福部建議,成人每日至少應飲用6~8杯水(240ml/杯),並隨著當日安排的活動行程、環境而適度調整(腎臟疾病患者因腎臟功能變差,會影響每日腎臟可以負荷的水量,因此正確水分攝取量應諮詢主治醫師後調整)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