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歲慢性病不纏身的秘密!運動也能成為健康處方
慢性病為慢慢累積而成,曾文智醫師提到,大家小時候不會有慢性病,長大過程由於飲食、生活習慣,身上的脂肪越積越多,逐漸導致肌肉量減少、心血管鈣化變窄,內臟、代謝功能不斷受損,最後才衍生為慢性病。因此隨著年紀增長,慢性病問題會越來越嚴重,需吃藥控制,若同時又有多種疾病纏身,可能使藥物數量大增,導致藥物作用互相影響,亦有可能因此造成有些藥物效果不彰,變成又要加藥,越吃越多「這些藥沒有讓身體改善,反而還越來越差。」
吃太多藥傷身,但不吃藥,就可能導致疾病失控。問題看似無解,曾文智醫師卻從生活經驗中找到解方,他有一陣子熱衷鐵人三項,在訓練過程觀察到,許多隊友已70、80歲,卻都沒有慢性病;也有些隊友曾受高血壓、糖尿病所苦,但是參加訓練後,疾病竟然也都消失!他才領悟原來運動能成為良藥。 (編輯推薦:「肌」弱不振是慢性病前因!40歲後每年流失1%肌肉|宋晏仁醫師)
進一步研究運動功效,曾文智醫師也發現,美國由於藥物昂貴,許多醫師會開出「運動處方」,實際執行控制效果也很不錯,因此美國的慢性病用藥量不比台灣。他希望能推廣這個方式,不僅能幫助慢性病患控制疾病,更能減少用藥需求。
有氧、重訓都是必須!中高齡健身先掌握3關鍵
如果要培養正確、有效的運動習慣,曾文智醫師認為需先具備3項認知:
- 運動有效:了解運動對健康促進、慢性病改善確實有效。
- 養成習慣:必須培養規律運動的習慣。
- 持之以恆:運動若不持續進行,努力就會回到原點,甚至讓身體狀況變得更糟。
曾文智醫師提到,他曾看過一名90多歲的阿嬤,很喜歡四處出國旅遊,年紀雖大卻能健步如飛,比很多年輕人更愛走路。然而她有次出國時,不慎腳磨破皮、感染,導致她兩週無法走路,結果康復後整個腳都變得無力,因此運動必須持續進行,不能中斷。
許多醫師會建議糖尿病患「餐後去散步」,控制高血糖,但是曾文智醫師點出,我們原本每天就會走路,散步屬於低強度運動,「投資報酬率」並不高。很多病患雖然每天都有走路運動,血糖卻不見改善,「因為這個東西對你來說已經沒有效果,必須把強度提升,才會對身體產生效果。」他也說明,運動科學中已有研究證實,運動的強度和效果的確有計量關係,若將走路改為強度較高的「超慢跑」,身體就會有顯著的改善。
世界衛生組織在運動建議中,明確提到運動必須包含有氧運動和肌力運動兩部分:
1. 有氧運動
有氧運動可以協助降脂肪、體脂率,透過有氧運動才能達到緩解慢性病的效果。有氧運動還分為中高強度、高強度,例如超慢跑就屬於中強度運動,若想提高強度,則可以加快跑速。不過有氧運動容易耗損肌肉、韌帶、軟骨,因此需做肌力訓練平衡。
每週建議時數:
- 中高強度:150~300分鐘/週
- 高強度:75~150分鐘/週
2. 肌力運動
肌力運動屬於合成性運動,可以刺激肌肉生成,有效預防有氧運動的傷害,因此也是必須。不需要像健身教練般進行多種重訓,只要鍛鍊基本的大肌群、核心,肌肉就較不容易萎縮無力。不過重訓時需先進行伸展,如果身體柔軟度不足、關節卡卡,可能導致身體受傷。
曾文智醫師說明,運動訓練很注重「均衡」,耗損、合成必須達到平衡,才能促進健康又不會受傷。他舉例,超慢跑可以幫助消耗脂肪,但是當身體肌力不足,容易導致失力角度錯誤,變成外八、內八,導致下肢內外側磨損。因此他建議採取超慢跑時,必須透過肌力訓練,讓大腿兩側的肌肉變得有力,以維持正確跑姿。
慢性病患運動須知:「定期監測」是保命重點
運動可以對血糖、血壓造成顯著改變,曾文智醫師曾有學員在上課前,血糖值逼近400,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課程,血糖僅剩100多。因此他提醒中高齡族群,若本身屬於慢性病患,運動的同時必須確實監測血壓、血糖變化,依此調整用藥份量。
他舉例,有些高血壓患者前一天晚上跟人爭執、血壓飆高,因此多吃了幾顆降血壓藥;隔天運動時血壓下降,合併前一天的藥物作用,血壓可能在短時間內急遽下降,造成「突發性低血壓」,導致暈眩、昏迷。
「運動也算是一顆藥,藥物間都有交互作用,兩個東西一起使用,需對兩者都很了解才能調整。」因此曾文智醫師建議,高血壓患者開始規律運動後,需執行「722量血壓」原則:早上起床量2次血壓、睡前量2次,連續監測7天,運動前後也可以測量。血糖變動雖不像血壓會造成立即影響,但是透過詳實記錄,能更精確掌握自己身體狀況,避免一不小心服藥過量,也能作為醫師判斷減藥的依據。
血壓、血糖監測方式:
- 血壓:722測量法,早上起床量2次、睡前量2次,一天量4次連續7天,就會知道自己的狀況。
- 血糖:定期3個月抽血檢查,或是購買可以監測24小時血糖的機器。
飯後立刻跑傷身?醫師:消化不良正是控糖關鍵
曾文智醫師建議,吃飽飯後稍微休息3~5分鐘就進行超慢跑,可以有效穩定血糖波動。許多期刊研究也指出,三餐後只需進行15分鐘間歇有氧運動,控糖效力就相當於短效胰島素。許多病患難以改變飲食,例如醫師的父親已經80多歲、罹患糖尿病多年,卻無法改變吃白飯的習慣,「他說我從小吃白飯到大,怎麼可能不吃?不讓我吃就是不孝!」此時就可以藉由飯後運動,避免血糖突然飆升。
但是吃飽馬上運動,不是會造成消化不良、胃下垂嗎?曾文智醫師笑說:「就是要讓他消化不良!」他解釋,其實多數糖尿病患的用藥,就是透過讓消化變差,控制血糖波動,例如最近很有名的「瘦瘦針」就是如此。
透過飯後運動,可以讓消化、血糖上升速度減緩,而且超慢跑屬於緩和的運動,不會造成胃腸負擔,如果覺得不舒服也能馬上暫停。此外,飯後運動還有一個優點,就是吃飯時會下意識提醒自己別吃太飽,吃到5~7分飽即止;吃完又能立刻把熱量消耗掉,因此對於瘦身也有幫助。
曾文智醫師提醒,醫師常常會建議不要蹲、不要跑,雖是為要保護病患,卻也限制病患回復的可能。運動對於血糖、血壓控制效果顯著,在代謝症候群初期開始運動,能夠讓身體素質慢慢回復到較年輕的狀態,可能根本不須服藥就能控制病情。如果是擔心受傷或較虛弱的病患,可以先從肌力訓練開始,讓身體能維持正確的姿勢,站穩、走穩後,再慢慢開始嘗試超慢跑。只要安排好順序,先肌力、再有氧,就能提供身體良好的保護措施,同時成功逆轉慢性病。
募資期間購課破4000人,陳鳳馨、商周前社長、三高名醫、專業菁英一致推薦,千名學員實證有效降三高、抗老、解疼痛!「節拍超慢跑」線上影音課程,點我了解更多 >>>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