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軍人退伍的徐棟英教練,因為早安健康一系列「節拍超慢跑」影片爆紅,超過300萬點閱率,造成一股超慢跑旋風。所謂「超慢跑」,就是用比你想像中還要慢的「超級慢」速度來跑步,比走路快、比跑步慢,且可以「不痠、不痛、不硬、不喘」,從最討厭跑步的人,到每天都停不下來的跑步達人,有人從體重破百公斤到逆轉糖尿病,只花了短短3個月,狂降30公斤且完全停藥!為什麼「超慢跑」能有這麼大的威力? (編輯推薦:比天天100次仰臥起坐更有效!一週兩次節拍超慢跑讓陳鳳馨回到20歲腰圍)
最強瘦身藥是你的雙腿!正確運動真的能逆齡
超慢跑的起源,是徐棟英老師看到一位日本女醫師,年紀約50初頭,但健康狀況不佳,所以決心開始運動。一開始是用走路的,但一段時間後,她越走越快,於是試著將雙腳離開地面,就這樣跑起來,但用的是很慢很慢的速度。她發現這樣流汗的情況比單純走路還好。於是女醫師回到實驗室,用耗氧儀偵測她以同樣路程4公里來比較,發現超慢跑比純走路的能量消耗多了2.5倍。
這個驚人的發現,女醫師把它稱為「龜速跑」。她認為驚奇的地方在於「跟走路一樣輕鬆、但運動效果多出走路2.5倍。」什麼?慢慢跑反而放大瘦身效果?聽起來很戲劇化,卻是其來有自。
日本超慢跑專家田中宏曉教授說,超慢跑是一種「微笑」運動,就是要面帶笑容的跑,他曾出版《每天30分鐘,跟三高、肥胖、大腰圍、失智症說再見》,在書中提到了為什麼超慢跑不會累的秘密。
我們的肌肉中有兩種纖維交錯組成,一種是「快肌」,一種是「慢肌」。快肌有很強的爆發力,但也很容易堆積乳酸,但慢肌的耐力絕佳,也不易堆積乳酸。也就是說,超慢跑只會用到慢肌,不會累也不會喘,還會用到平常不會用到的肌肉,如:脛前肌、大腿前側肌肉、腰大肌,這些都是上了年紀之後會明顯退化的部位。所以超慢跑除了跟走路一樣不會為心臟帶來負擔,還能訓練到這些部位的肌肉。
臺灣大學公衛學院、臺北榮總與國家衛生研究院等學者,在2019年刊登於「科學公共圖書館:遺傳學」(PLOS Genetics)的研究發現,有7種運動對於減肥瘦身有顯著效果,排序為:慢跑、爬山、健走、散步、瑜伽、土風舞及國標舞;但也有幾種運動在瘦身成效上相對的沒有用,包含:游泳、單車、氣功、跳舞機、伸展操與太極。
以往會認為,反正只要有在動,就能燃燒卡路里,但臺北市立大學體育學院院長曾國維首先告訴我們,其實運動重點不只是燒掉熱量,而是幫助身體燒掉不要的脂肪,讓醣類代謝可以更穩定,身體才會更健康。「這幾年來看起來,國人運動習慣似乎變比較普及,但是我們的運動強度,事實上是過低的!目前台灣人運動習慣,大概還是停留在散步或健走等強度相對低的運動,所以,繼續把運動強度慢慢地拉高,可說是下一個目標。」 (編輯推薦:前商周社長樂與85歲岳母當同學!練對節拍超慢跑,增肌減脂簡單又有效)
曾國維教授指出,運動對身體的改變機制,早已經非常明確,包含改善血糖問題、保持肌肉量、強化心肺功能。如果你也希望自己的身體可以保持年輕,光是運動的三大好處加起來,就能達到「逆齡」的效果!
不只是燃燒脂肪!增加肌肉量幫你降血糖
肌肉每一年會減少到15%,尤其人過中年之後,肌肉量會持續流失,一旦肌肉量不足,生活自理能力也會變差,步伐變小、容易跌倒、甚至需要臥床。如果能增加肌肉量,除了維持平衡感、穩定不容易跌倒,肌肉增加也能幫助身體代謝血糖。
事實上,我們可以把肌肉想像成血糖的儲藏室,「我們吃的食物最後會分解成葡萄糖,進到血液裡面變成血糖,有肌肉的話可以被儲存起來,同時要有健康的胰島素,才可以正常搬運,搬到肝臟裡面去儲存起來。」要是肌肉量不夠,血液始終維持在高血糖的狀態,便會影響到氧氣輸送情形,此時便會感覺頭昏昏、腦鈍鈍。
還有要是沒有空間可以儲存血糖,當我們開始運動時,血糖一路往下降,反而還會變成低血糖,「其實風險來得更高!所以當我們開始增加肌肉量,同時也增加胰島素的敏感度,這樣的話一方面,我們讓它有地方可以儲存,然後有足夠的肌肉量,維持血糖恆定!」而運動就能增加胰島素的敏感度,胰島素的運作關係到血糖儲存、搬運,當然會影響血糖代謝功能。回頭來看,光是快步走半個小時,大概只能消耗200多卡的熱量,但是如果可以把胰島素敏感度提高,才更能提升脂肪代謝、醣類代謝的能力。
最佳逆齡套餐是「超慢跑+肌力訓練」!曾國維教授給大家幾個建議作為參考,下一頁繼續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