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痛到醒過來,表示身體壓抑知覺的狀況到了極限,不論是夜間疼痛、發炎發燒、椎間盤突出、癌症都會造成此類劇烈不舒服。全身肌肉都能放鬆,疼痛消失,這才是理想的睡眠。因此當侯鐘堡醫師問「睡起來有比較舒服嗎?」這個簡單直白的問句,如果答案是否定,依經驗來看睡眠品質多半不佳,通常是寢具有問題造成。
錯誤姿勢睡整晚,復健2個月也沒用
35歲科技業男性,平時有運動健身習慣,但長期有後頸痛與手麻等症狀,侯鐘堡醫師判斷這是很典型頸椎神經壓迫,或頸椎關節發炎現象,一開始以為是個案姿勢不良導致,因此安排的復健項目包括常見的熱敷與頸椎牽引。
兩個月下來,發現復建改善有限,於是仔細詢問到底何時才會感覺手麻。病患回答,睡覺前調整姿勢,頸椎後仰時會麻一下。但侯鐘堡訝異的是,這姿勢是測試神經是否受壓時才會特意用到,平時睡覺不應該有這樣的姿勢,這才知道是因為枕頭調整不對,使得睡覺時頸部一直往後仰,所以手麻才會一直沒有改善,姿勢矯正也無用。 (編輯推薦:肩頸痠痛最實用的自救!包包這樣揹避免斜方肌痠痛、椎間盤突出)
體重、床墊互相影響
能不能好睡,體重是很大的變數。侯鐘堡醫師指出,體重較重的人,床墊軟硬度需要偏硬的,才有足夠力量支撐,睡著後肌肉才能更為放鬆。而比較床墊與枕頭,同樣的枕頭在不同床墊睡起來感覺會不同,代表兩者互相影響,「地基的軟硬度會影響枕頭的表現」,再加上床墊比起枕頭,不是那麼容易更換,因此要優先考量「地基」對身體的影響。
這個地基概念上分成兩層。直接接觸身體的稱為舒適層,躺上去覺得舒服軟軟的,厚度約10公分左右,不過會因每個人感受略有不同。而以雙手用全身體重的力量往下壓,若能感受到有抵抗,就表示是感受到了支撐層。
其實這兩層不一定有明確的結構分野,而是因為受力的關係,產生的一種感覺回饋,例如彈簧類的床墊,壓到一個程度,彈簧的反彈力道夠大就壓不下去,那個深度就是支撐層,而泡棉類材質床墊,用力壓而緊密到一個程度,反抗壓力的感覺也會出現,那就是支撐層。
床墊試躺重點
現在購買床墊,多半都可以有試躺的過程,但侯鐘堡醫師提醒,睡前床墊要感覺偏硬,睡著後肌肉放鬆,才能撐住重量,「測試時偏硬才是正常」。
測試時要躺30分鐘,或是躺到快睡著的狀態才有用,因為到了這個程度,全身肌肉才能快要放鬆到接近睡眠時的狀態。此時重點在感受腰部是否有支撐、沒有懸空,髖關節是否能放鬆,是的話就是適合自己的床墊。
現在購買床墊,多半都可以有試躺的過程,但侯鐘堡醫師提醒,睡前床墊要感覺偏硬,睡著後肌肉放鬆,才能撐住重量,「測試時偏硬才是正常」。
測試時要躺30分鐘,或是躺到快睡著的狀態才有用,因為到了這個程度,全身肌肉才能快要放鬆到接近睡眠時的狀態。此時重點在感受腰部是否有支撐、沒有懸空,髖關節是否能放鬆,是的話就是適合自己的床墊。
身形、枕頭互相影響
不可否認,身形因素既難改變,也是影響怎麼睡的重要因素。侯鐘堡醫師舉例,肩膀較寬者,側睡時枕頭要比較高,以免壓迫肩膀。如果本身有駝背、烏龜頸、水牛肩等,從頸部到肩膀的區域傾斜度較大,或是肩膀很厚,這類情況就算是仰睡,也需要比較高的枕頭,才能讓靠在枕頭的頭頸與靠在床墊的身體,彼此都能在最平衡舒適的狀態。但如果有在復健矯正,頸部的曲度會慢慢變緩,此時就會需要動態調整枕頭,慢慢降低高度。
市售枕頭不論形狀與內襯的材質都很多種,也往往成為行銷的賣點。琳瑯滿目的商品中,要如何選出適合自己的枕頭?侯鐘堡醫師認為,枕頭材質基本上分會變形與不會變形兩類,前者像棉花枕、紅豆枕等穀物枕,換姿勢後枕頭會變形,以復健科角度較不推薦,而具有記憶功能的如泡棉枕等特性各有不同,但基本上能恢復原形狀會是較好的選擇。
至於枕頭的形狀也分很多種,要注意的重點如下:
- 傳統麵包型:90%的人都用此款,如果身體沒有病痛的話,其實沒有問題。
- 人體工學型:也就是前後一邊高一邊低的枕頭。睡高或睡低其實都可以,依個人情形是不同的;脖子僵硬、疼痛或正在落枕的話,通常睡較低那邊;一般正常情況則是睡高的那邊。
- 蝴蝶型:看起來兩邊高中間低,可同時仰睡與側睡。要注意的是,如果晚上容易翻來覆去,枕頭應選較寬者,較不易落枕等問題產生。
枕頭試躺重點
購買枕頭時,與購買床墊相同,要有試躺的過程,但只要5至10分鐘,仰躺時頭頸肌肉有無放鬆、有無呼吸順暢;側躺時肩部有無壓力過大、胸部及肩膀有無放鬆,即可知道是否適合自己。
購買枕頭時,與購買床墊相同,要有試躺的過程,但只要5至10分鐘,仰躺時頭頸肌肉有無放鬆、有無呼吸順暢;側躺時肩部有無壓力過大、胸部及肩膀有無放鬆,即可知道是否適合自己。
由於身形最不易改變、床墊價高不易時時更換,枕頭往往成為考量睡眠環境時,排序較墊後的因素。除了上述形狀與材質的變數,有時也可能有枕頭與床墊搭配後,高度不易調整的問題,或是如前面所說,頸部在矯正時會有枕頭高度動態調整的需求。侯鐘堡醫師建議可用浴巾來微調高低。
為什麼要用浴巾?因為一般毛巾比較小,容易走位,浴巾比較大條,較能固定,不會睡一下就跑掉。
側睡、仰睡這樣做
關於側睡的姿勢,有一種說法是從頭部、背部到腰部的脊椎,從側面看要呈現一直線,就是比較妥當的姿勢。不過有時這樣觀察並不容易,因此侯鐘堡醫師建議,主要還是注意脖子高度,只要頸部肌肉可以放鬆,呼吸順暢,就是適合的高度,因此枕頭還是關鍵。
側睡時,髖部較寬或是身材魁梧的人,可能會發生上方的腿「往下掉」的情形,因而拉扯到髖部而不適,或是帶動身體往前或後旋轉,容易造成脊椎長期扭轉。解決之道就是在兩腿之間夾一個枕頭,如此一來,可以發現腳部的高度與髖部接近許多,如此姿勢就能比較穩定。
仰睡時,如果會覺得腰部較緊、不舒服,則可以在大腿以下墊一個枕頭,讓膝蓋呈現微彎,此時腰椎會自然呈現較平的狀況, 與床墊之間較無空隙,就可以放鬆腰部。
什麼睡姿透露身體筋膜發生什麼問題
你習慣仰睡還是側睡?有特別原因嗎?奇妙的是,習慣的睡姿居然會透露出自己的身體狀態。
侯鐘堡醫師指出,長期側睡,容易有肩關節肌腱壓迫、疼痛,夾擠症候群、旋轉肌撕裂傷,也可能容易五十肩;若是側面睡,身體屈在一起,可能表示身體前側筋膜或髖關節過度緊繃,可能是因為上班時身體屈起來很久,所以髖關節或腰部筋膜沒鬆開;趴睡在醫學看來是不好的姿勢,因為頸椎一定要旋轉到一側,容易壓迫神經,關節也會卡到,一不小心就會椎間盤突出。
還有一種蠻特別的情形。有些病患表示手往頭部方向平放,而不是放在身體兩側比較好睡。這其實是白天頸部筋膜已受到壓迫所致,例如上班打電腦,使得脖子前側肌肉過緊,有頸椎壓迫神經而手麻等情況,醫學上稱為「胸廓出口症」,晚上手必須要這樣擺,放鬆這部份筋膜才比較舒服,但長期而言應該還是矯正才是治本之道。總結來看,侯鐘堡醫師認為,仰睡、能夠常變換姿勢,是比較好的睡姿型態。
此為《早安健康》1月號《睡眠超強對策》部分內容。完整精采內容全台各7-11、全家及誠品、金石堂、博客來網路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免運特惠中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