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靜脈曲張?成因是什麼?
所謂的靜脈曲張到底是什麼?袁于婷醫師說明,我們的血液從心臟出發,由動脈帶到各個器官,在微血管中進行養分後,最後在透過靜脈將挾帶著廢物的血液帶回心臟,形成血液循環,而靜脈內部的瓣膜就像一道小門,當血液從腳底向上流動,流經瓣膜之後,小門就會關閉,防止血液向下逆流,讓全身的血液可以順著同一方向,一路流回心臟。
然而,如果瓣膜因為各種原因遭到破壞、血液向上流動、小門無法關閉,血液就可能向下回流,導致下半身的血管裡淤積過多血液,將血管越撐越大,就像橡皮筋一直被拉扯,逐漸失去彈性。當血管彈性愈發疲乏,血液逆流的狀況又會更加嚴重,不斷惡性循環之下,血管越來越鬆馳,最終就會形成靜脈曲張。
如何判斷靜脈曲張?有什麼表徵?
該如何判斷自己有沒有靜脈曲張?袁于婷醫師提到,靜脈曲張多數可以從外觀發現,皮膚上可能會出現色素沉澱、腳踝發黑等症狀,只有約10%的患者,可能因為皮下脂肪較厚、沒有突出的血管,無法從外表看出。如果是靜脈末端的小血管出現曲張,皮膚能看到蜘蛛絲狀、網狀浮出的青黑色血管;若狀況更嚴重,靜脈較大的分支或主幹血管出問題,則可能在腿部出現蚯蚓狀凸出。
除了從外觀判斷,還有其他症狀也和靜脈曲張有關。由於血流過度沉積在下半身,可能造成腳麻、腳脹、腳腫、腳痠、抽筋等症狀;局部突出的血管,會因為血流淤積發癢、讓人想一直抓,且這些症狀通常會在躺下後、血液回到心臟而改善。
不過,病患雖然可以從外觀及症狀來判斷自己是不是靜脈曲張,但並不是所有腳痛、腳麻、腳脹都是靜脈曲張,像是坐骨神經問題、腳底筋膜炎,都是常常和靜脈曲張搞混的病症。如果對自己的病況有疑問,建議就醫詢問,讓醫生協助判斷。
【腳麻、腳痛是靜脈曲張嗎?還有這些可能】
- 坐骨神經問題:若病患的下肢發麻,從屁股、大腿後側一路麻到腳底,多數為坐骨神經問題。
- 腳底筋膜炎:有些病人的腳底某個點,踩到會非常痛,這種有時是由足底筋膜炎引起。
- 退化性關節炎:有些年紀比較大的病人會覺得膝蓋附近很痛,可能是退化性關節炎造成。
什麼情況會產生靜脈曲張?哪些人是高風險族群?
多數人聽到靜脈曲張會第一時間聯想到久站,不過其實不只久站,只要是讓血液過度堆積在下肢的情況,都可能產生靜脈曲張,例如體重過重、甚至是天天過度健身的人!袁于婷醫師列出7種靜脈曲張的高風險族群:
- 久站:久站確實是靜脈曲張的最大宗病因,包括老師、櫃姐、空服員、醫護人員,都是門診常見的族群。
- 久坐:若整天坐著沒有起來活動,讓肌肉運動、血液回流,血液一樣會難以循環,堆積在下肢造成靜脈曲張。
- 遺傳:曾經有十幾歲就發生靜脈曲張的案例,可能為家族遺傳影響。
- 體重過重:體重過重容易使下半身的壓力大,血液回流的阻力大,使血液都堆積在下半身。
- 負重過重:工作常需要搬運重物、負重過重,也可能產生靜脈曲張,例如做花藝、工地工人都是常見族群。
- 重訓過度:有些人每天都舉重、努力重訓,有時也會發生靜脈曲張。
- 孕婦:孕婦在9、10個月內肚子突然變大、體重變重,導致身體負重增加,也可能造成靜脈曲張。
靜脈曲張還回得去嗎?
袁于婷醫師說明,靜脈曲張其實是一個很長很長的血管病變過程,可能是很多年沒有好好照顧腳和血管才會生成。而且他解釋,靜脈曲張的原理是血管的彈性疲乏、瓣膜功能受損,屬於物理性的問題,很難靠著吃藥就好起來,如同橡皮筋鬆了後就很難回復。因此袁于婷醫師認為,靜脈曲張最重要的應是預防勝於治療,最好不要讓他發生。
不過他說明,靜脈曲張是一種血管老化的過程,年過50的人,尤其是生過小孩的女性,可能都有嚴重程度不一的靜脈曲張。靜脈曲張雖不是完全不可能回復,但回復的機率極低,袁于婷醫師舉例,有些孕婦在懷孕前完全沒有症狀,懷孕後因血管張力大才發生靜脈曲張,他們如果有妥善保養、治療,生產完就可能可以恢復到近似原狀;多數人則是等退休、風險因子解除,或開始好好保養後,可以獲得一定程度的改善,血管可能不會那麼凸出,但要完全逆轉?確實有難度。
有句話說預防勝於治療,醫師完整解析日常保養攻略!在家就能隨時隨地改善!請看第二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