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可以說是初期無症狀的隱形炸彈,通常發現時都已經到第3、4期,為時已晚。而國健署也宣布今年7月1日起,針對肺癌「高風險族群」提供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公費補助,成為「第五癌」篩檢,為臺灣對抗肺癌史上增添一個新的篇章。 【聽聽台灣肺癌權威陳晉興推動早期篩檢的心路歷程→點我聽最新、最實用的早安健康Podcast】
今年7月「肺癌早期偵測計畫」正式啟動
肺癌自2004年至今,一直都是台灣癌症死亡原因的第一名。去年台灣肺癌死亡人數也超過1萬人,陳晉興副院長指出,肺癌死亡率長年居高不下的原因就是,診斷出大部分都是第4期,為時已晚,5年存活率不到10%。
任何疾病的治療,都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陳副院長表示,目前唯一證實有效,能夠早期發現肺癌的方式就是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篩檢,是早期診斷的一大利器。
病患家屬懇求,成為肺癌篩檢推手
台大癌醫中心分院副院長陳晉興醫師,是著名的肺癌權威醫師,前副總統陳建仁、知名媒體人陳文茜,都是他的患者。沒有家族病史也不抽菸的陳建仁,過早期檢查發現了肺腺癌,前副總統蕭萬長、知名媒體人陳文茜不是高危險群,也都罹癌。陳醫師曾撰文強調,即使罹患肺癌,只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還是可以做很多想做的事。
事實上,「肺癌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的幕後推手正是陳晉興醫師。一開始,他主要針對早期能夠開刀的肺癌病患,藉由將腫瘤切除乾淨的方式,避免肺癌復發。但是,20年前的某天,一對年輕夫妻帶著2個孩子走進診間,一個用牽的,一個還只能用抱的。太太一看到陳晉興,就跪下來哭著拜託陳副院長救救自己的先生,讓他有機會能夠看到小孩長大。
然而,先生檢查出已經是肺癌第4期(晚期)且已經有轉移,根本沒有辦法手術。當時癌症治療還沒有標靶治療、免疫治療,只有化學治療,效果也不大好。當時的情景讓陳晉興印象非常深刻。在那個年代不能手術的肺癌病患,很可能就只剩下3至6個月的時間,雖然陳晉興當時有將這位病患轉介腫瘤科,但是這位病患也再也沒有回診。
這樣的憾事並不少見,像是前法務部長陳定南同樣是診斷肺癌後在半年左右的時間也就離開了。「如果及早發現初期肺癌,我就可以靠著我的雙手、我的專業,救病患的生命。」陳晉興表示很多病患到現在已經20年都還在追蹤,看到他們就會很開心。
即使是肺癌,第1期(1A+1B)5年的存活率能到達90%以上,但是,如果是第4期,5年存活率卻不到10%。這將近10倍的差距,關鍵就在於早期發現,陳副院長相信,如果有好的篩檢工具,就能讓末期的病患變成初期。
這不僅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甚至可以改變他的家庭,對於國家社會也都會非常有幫助。親眼見過許多遺憾、看遍生死,這就是陳晉興力推篩檢預防的初衷。在陳晉興與梁惠雯共同撰寫的《肺癌的預防與治療:全面贏戰臺灣新國病》中,也都有紀錄不少肺癌病患,在陳晉興的診治、陪同下回歸正常生活的經歷。
今年起免費!兩大高危族群每2年篩1次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自今年7月1日起,開辦肺癌早期偵測計畫,針對具肺癌家族史、重度吸菸史兩大高風險族群,提供2年1次公費檢查。
公費篩檢對象:
- 重度吸菸者:50至74歲,吸菸史達1年30包以上,有意願戒菸(若有吸菸情形,應同意接受戒菸服務)或戒菸15年內之重度吸菸者。
- 具肺癌家族史:50至74歲男性或45至74歲女性,其二等親以內,即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之民眾。若有吸菸情形,應同意接受戒菸服務。
- 符合上述資格者,每2年可以申請補助一次。
- 篩檢地點:參與「肺癌早期偵測計畫」的全台90家醫療院所 (→點我下載詳細名單)
過去大家都認為吸菸者、有家族史比較容易得肺癌,但是,肺癌還有非常多原因。所以無異常的高危險族群建議2年篩檢1次,若有肺部異常的民眾,應該到醫院掛號,由醫師判斷,約3至6個月追蹤檢查一次,並安排後續的治療。 (編輯推薦:能消除脂肪肝的呼吸法!哼哈養肺功排出肺濁氣、加強內臟排毒)
可以說24小時都在工作,醫師如何保養身體、維持體力?繼續看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