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胰臟癌前兆?
林相宏醫師表示,胰臟掌管內分泌,其中最多的就是分泌胰島素,控管身體的血糖。當血糖高時,身體就會分泌很多胰島素,而血糖、胰島素過多,都會造成細胞發炎。這種發炎的狀況一久,導致胰臟會有一些惡性腫瘤變化的可能。其實糖尿病跟許多癌症都有相關,例如肝癌、大腸癌、乳癌等,只是糖尿病對於胰臟癌方面,更加危險。
簡單來說,血糖高可能引起胰臟癌,而胰臟癌也會引發血糖高。所以,血糖跟胰臟是互為因果的關係。而身體長期在發炎的狀況,同樣會影響到罹癌的風險。 (編輯推薦:逆轉糖尿病,3招快學起來!平甩功、健走,中醫教你控制血糖不求人)
糖尿病是癌王推手?胰臟癌風險高2倍!
林相宏醫師指出,糖尿病病患造成胰臟癌的風險,大約是一般人的2至3倍。而糖尿病又好發於50歲以上、較肥胖的人,而這些族群又跟胰臟癌的風險族群重疊。所以,如果50歲以後,突然得到糖尿病,又沒有糖尿病相關家族史,這時就要很小心,胰臟可能已經出現問題。此外,如果是糖尿病患,體重卻一直下降,有可能是胰臟的腫瘤所導致。
胰臟癌通常前期沒有什麼症狀,但是病程惡化迅速,難以治療,所有癌王的稱號。林相宏醫師表示,據統計,胰臟癌的5年存活率只有8%,是所有癌症裡面最差的。醫師補充,胰臟癌經過3、40年的各種研究、研發、治療方式的嘗試,從3、4年前的3至4%的,提升到現今,仍然只有8至10%的5年存活率。所以,胰臟癌相對來說是十分棘手的癌症。
胰臟癌難防!3症狀提早警覺
早期的胰臟癌有7成的患者是意外發現,而沒有症狀的,那少數2、3成還是有一些蛛絲馬跡可以注意,醫師提出3種症狀,提供我們檢視:
- 反覆胃痛:因為胰臟與胃很靠近,當胃痛一直反覆疼痛,吃胃藥仍沒有改善。這時就不一定是胃的問題,反而是胰臟有狀況。
- 腹痛放射至背後:因為胰臟較靠近背後,如果腹痛有痛到背後的狀況,就要注意。
- 黃疸、無痛性黃疸:胰臟同樣會影響到黃疸,如果發現臉色、眼睛變黃,或是尿液變深,除了考慮是肝臟出問題之外,也很可能是胰臟出狀況導致。
黃疸我們一般會聯想到可能是太晚睡、肝不好,但是醫師補充,我們的肝、膽、胰是一體的,如果黃疸會覺得肚子疼痛,大部分是膽囊發炎。但是,要注意的是沒有不舒服症狀的「無痛性黃疸」,更要小心可能是胰臟出問題。 (編輯推薦:李應元胰臟癌病逝台大,享壽68歲!「癌王」胰臟癌難防,6大症狀提早警覺)
胰臟腫瘤可以手術率只有不到2成!
現在越來越多人會定期檢查身體健康,但是胰臟癌因為早期難以察覺症狀,林相宏醫師指出,在門診診斷出胰臟腫瘤時,有8成的情況是無法進行手術處理的。而剩下2成裡面也只有2到3%的腫瘤是小於2公分的情況,即使可以手術,在腫瘤被發現時,都已經有一定的大小。這是因為當患者聯想到胰臟出問題,大多是已經有腹痛、體重開始下降的狀況。
經過胃鏡、大腸鏡,以及其他器官的檢查都做完一輪,發現沒有異常後,才會意識到可能是胰臟出現問題。所以,早期篩檢真的非常重要。
哪些檢查可以及早發現胰臟出問題?
- 腹部超音波:一般大家最常做的健康檢查項目就是腹部超音波,但是胰臟前方剛好有胃、腸中的空氣,容易在檢查時遮蔽到胰臟。尤其胰臟的頭、尾的部分很容易被空氣遮蔽住,而這2處又是胰臟癌好發的地方。所以,一般超音波篩檢胰臟,準確度相對會較低。
- 斷層掃描、磁振造影:因有輻射線及需要施打顯影劑的情況,大家做這2樣檢查的情況比較低。對於較小的胰臟腫瘤,準確度也不是很高。
- 內視鏡超音波:較新的儀器,類似以做胃鏡的方式。研究發現,這種檢查方式,針對約1至2公分小型胰臟腫瘤,準確度較斷層掃描及磁振造影高。
如何預防胰臟癌?避開危險因子、這樣吃
胰臟癌難以察覺,所以我們在日常更要動懂得保養自己的身體,避免癌王找上門。林相宏醫師提出5個容易造成胰臟癌的生活習慣:
- 抽菸:醫師遇到較年輕或是早發胰臟癌,都是抽菸。所以抽菸的風險十分高,應該要注意。
- 肥胖(BMI值大於25)
- 高糖份、油脂飲食
- 家族疾病史:有胰臟癌、大腸癌、乳癌等家族史,都要小心。
- 喝酒:酒精對胰臟相當有傷害。
許多人常常問怎麼樣才能預防胰臟出狀況,醫師表示,還是要從生活習慣、飲食做起,如果要對胰臟比較好,醫師建議4點飲食方式:
- 避開油炸、加工食物
- 攝取高纖食物
- 柑橘類水果
- 深綠色蔬菜
如何預防胰臟癌,不外乎就是生活習慣的保養,以及定期做檢查。如果早期發現胰臟出現問題、長腫瘤,其實還是有機會可以治療、手術。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