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
中醫理論中的「五勞七傷」提到:久視傷血,久握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彭啟豪中醫師解釋,久坐傷肉,而肉在中醫裡則是以「脾胃」主四肢跟肌肉,所以傷肉就會影響到身體的消化功能。
所以診間常發現長期久坐的病患,都會有胃悶、胃脹、胃食道逆流、排便不順等病症,正因為這些腸胃道問題都與久坐有關。
而「久立傷骨」可以與「久行傷筋」一起看,也就是長期站立,走路走得太多,對我們的筋骨都會有些影響。 (編輯推薦:元氣通則不痛!一招告別肩頸背痛)
太極拳練出鬆柔身段,療癒緊繃的身體
彭醫師指出,無論久坐或久站,很重要的問題就是身體容易變得緊繃、緊張及有壓力等狀況,身體姿勢也連帶受到影響,像是肩膀可能就會聳起、呼吸變得短促、自律神經較為亢奮,以及緊張等。
而太極拳的理論中,很強調的一點就是要能夠「放鬆、鬆柔」,所以,太極拳很多動作都能幫助放鬆身體各部位,所以無論在站或坐時,都能夠得到放鬆。
龜習法呼長吸短,放鬆身心、提升睡眠品質
我們每天在呼吸,卻很少注意呼吸的氣是短是長、是急促還是緩慢,現代醫學認為,經由呼吸可以調控自律神經,如果能控制呼吸,就能抑制交感神經,讓副交感神經得到活化。
彭啟豪中醫師說,古代稱長呼吸為「龜息法」,烏龜的呼吸很慢,這也是它能長壽的原因,平常可以練習細長慢勻的呼吸,要著重的是呼而不是吸,所以練習呼吸的要點在於「呼長吸短」。
從中醫角度來看,要把呼吐乾淨,吸才能進來,所以呼在前,吸在後,而不是先吸再呼,「呼長吸短」也意謂著,人在呼吸的時候就是在放空、放鬆,呼是把身體一切都放掉,吸則是納入外在事物的概念,要納入其他事物之前,必須先把身心靈或呼吸都先倒空,「你會發現人在呼氣的時候,身體才會真正放鬆,而我們練功的過程中,整個呼吸氣息可以滿長的,假設吸氣1分鐘,呼氣可能2~3分鐘甚至3~5分鐘」。
實際上如何練習呢?
「我們通常是吸氣,吐氣,再吐氣,吐氣時會讓大家習慣再放慢、再放慢,呼吸細長慢勻,盡量像細絲一樣不會斷,呼氣時是盡量放慢、拉到最長,不要憋氣,愈長愈好,每一次呼吸的頻律要均勻,長呼、慢吸」,醫師建議,「可以在睡前或起床等空檔時間,花1~2分鐘觀想自己的呼吸,尤其在睡前讓身心回到平靜的狀態,睡眠品質也能有所提升。 (編輯推薦:胸式呼吸? 腹式呼吸? 健走呼吸有訣竅|簡文仁老師|勇腳健走術)
徹底放鬆,療癒久坐久站的傷—太極拳起勢漂浮
這次示範的「起勢漂浮」,並不是主動把雙手抬起和放下,而是一種被動的練習法。我們可以想像雙手是漂浮在水面上,吸氣時,雙手慢慢和水面一同漲起,吐氣時,雙手也慢慢和水面一同向下沉降,經常練習可以讓身體更容易放鬆。
1. 站姿,採馬步,雙腳平行,間隔一肩寬,盡量不要外八或內扣。
2. 吸氣時,重心慢慢下沉,氣沉丹田,同時想像雙手放在水面上,水面慢慢地高起來,手就跟著慢慢漂浮起來,到達與臉部同高度時,略為停留。
3. 吐氣、再吐氣,吐氣時間盡量拉長,同時想像水面慢慢往下降,雙手也慢慢往下,慢慢回到原來站立的位置。
小提醒:手臂和身體呈90度夾角,不是往兩側打開,而是往前側盪出去,有的人只有雙手在胸前上下移動,這也是錯誤的,手要盪出去,從側面來看是一道弧線盪出去。
兩招搭配,徹底放鬆效果更好
「龜習法」,它的特點就是呼氣的時間拉長,吸氣的時間較短,所以太極拳裡呼吸比較強調的是呼氣,藉此讓身體完全放鬆,而吸氣較短則比較不容易用到力量,而這項呼吸法可以結合起勢的動作。
呼吸的時候盡量配合身體的動作,要訣就是「細長慢勻」,呼吸盡量細而長而均勻,速度要放慢。吸氣完剛好到下沉的位置,吐氣時慢慢回到原來站立的位置。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