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在走路還不夠!聰明養肌力不能少了4個條件
現在運動的人越來越多了。體育署110年運動現況調查揭露,台灣參與運動人口比例達80.2%,規律運動人口比例達33.9%。或許你也是那三分之一有規律運動的人。那身體有覺得變健康嗎?不一定。根據統計,台灣65歲以上人口約7.1%處於肌少症狀態,而且這很可能是低估的數字,平均應該約有10%左右。也就是說,與你一起打太極拳、騎單車、飛輪、有氧舞蹈、瑜伽,或是健身中心隔壁器材上的那些「同好」,10人中就有一人有運動卻仍是肌少狀態。
「有運動肌肉怎會不夠?」雙和醫院副院長劉燦宏醫師指出箇中關鍵:「運動偏食」。就像飲食的偏食可能造成有些營養缺乏,運動的偏食會讓我們對肌肉的4種需求也面臨不平衡的狀態:
- 肌力:沒有力氣,爬不上樓梯。
- 肌耐力:可以走路但走不久。
- 平衡:容易跌倒。
- 柔軟度:爬不起來。
運動的偏食現象就是,雖然有運動,但是項目單一,以致於無法關照到所有四種需求,劉燦宏醫師舉例,喜歡靜態運動的瑜伽,只有練到伸展柔軟;公園有很多運動社團打太極拳,這個很好有練到平衡,但肌力的訓練有限,心肺能力可能不夠;還有人說,自己每天都在走,甚至能走三小時,但是那只是練了肌耐力,要是叫他跑步卻可能跑不了,因為心肺功能不好,這樣的情況也不能爬山,可能會有危險。
醫師提醒,運動要先釐清目的,若為了減重,連走3小時幾乎肯定可以瘦,但面對肌少的情形就不是那麼有效。練肌肉的目的在於維持生活各項功能的需要,比方平衡感好,腳不小心勾到東西,反應快就可以把身體拉回來,反應不好就跌倒了;如果手的握力不強,行李箱都提不動,連出去玩都有困難。
「那劉燦宏醫師自己做什麼運動?」答案是「羽球」。他舉例,羽球的各種動作,像是跳、前後左右移動、救球等各種動作,包含了柔軟度、平衡感、肌力與耐力等成分。現在他每週打兩次羽球,已經持續約三年時間,自己的體力與活力都提升了,保持著年輕的狀態,也同時能夠維持身材。
3分鐘肌力訓練!不傷膝蓋又能練到位
肌肉要怎麼練,才可以循序漸進、不受傷害,又能從居家、最簡單、可以同時邊做邊追劇、看螢幕開始,漸漸培養習慣與成就感?資深肌力與體能教練李杰表示,在家練行動肌先從深蹲開始,姿勢正確比較重要,一開始若一蹲就倒,等肌力練出來就不用擔心。
1.「行軍步」平衡協調練習
以「行軍步」的概念進行原地踏步的練習,但是注意手腳的動作要比一般走路時要大一些,手臂舉高,腳也抬高。連續走3分鐘即可。因為是平衡協調練習,可以不用天天做。
2.深蹲練習
- 兩腳距離比肩寬,注意膝蓋與腳尖都要朝向身體前方。(深蹲動作膝蓋與腳尖永遠都要朝同一個方向,若沒有注意到這個重點,蹲下時就會發生「膝蓋往外跑」的狀況,膝關節因此受損。)
- 如果是初學者或是已診斷為肌少症,兩腳距離要與肩同寬,如此才能避免讓雙腿承受太大負荷!
- 核心肌肉收緊,開始蹲下,注意是臀部往下類似往後坐下的動作,而不是膝蓋往下的類似跪下的動作。
- 儘量做到大腿往下以後與地板平行,重心將落在腳跟。此時為了維持平衡,兩手向前伸比保持身體平衡。(剛練習時可能蹲不了多少就快跌倒,不用擔心,就以不往後倒為前提慢慢練習,練出肌力後就能慢慢愈來愈往下蹲了。)
- 初學者常常會變成是以身體而不是雙手平衡,以致於會形成以下的姿勢,如此一來並沒有訓練效果,還有可能傷害膝蓋。
- 另一種情形是為了維持平衡又不想讓身體往前傾,結果腰部過度上凹,出現明顯弧線,如此則腰部有可能受傷。
- 初學者常常會變成是以身體而不是雙手平衡,以致於會形成以下的姿勢,如此一來並沒有訓練效果,還有可能傷害膝蓋。
3.四點平衡練習
針對膝關節已有損傷的人,可以用四點平衡練習取代深蹲:
- 雙手雙腳都與肩同寬,雙膝跪地,此時手臂要與地面垂直。
- 腳尖踮起,讓膝蓋離地。此時小腿與地面平行,不要太低也不要太高,同時膝窩的角度保持在90度。
- 維持20秒,休息10秒,以此進行4個循環。練習久了後,可將20秒漸漸加長為25秒、30秒等。
此為《早安健康》1月號雜誌《聰明養肌力》部分內容。完整精采內容全台各7-11、全家及誠品、金石堂、博客來網路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免運特惠中~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