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會讓我便祕?怎樣的痔瘡要開刀?
「痔瘡有兩大迷思,第一個就是:我的痔瘡是不是嚴重到非開刀不可?」鍾醫師解釋:「其實比起所謂的嚴重,它的重點還是在『到底會不會影響感覺和生活』。」舉例來說,若是平常不會痛,但排便時一直會出血,就可能導致慢性貧血,儘管每次排便的出血量不多,但長期下來,3到6個月後血紅素可能掉一半,導致累、頭暈、疲倦甚至昏倒的情況發生。
除了造成無痛性長期排便出血的痔瘡,必須馬上處理外,當痔瘡伴隨劇烈疼痛,甚至影響日常生活,就不能夠置之不理。鍾醫師補充:「這兩種痔瘡通常處理之後,只要生活習慣不要太差,大概也不太會再重新復發,因此未必要逃避處理它們。」
「至於另一個迷思,則是『痔瘡治療後,便祕會不會好』。」以臨床實驗舉例,鍾醫師表示,有些病人會說自己痔瘡太大,導致排便時會堵住肛門口、造成便祕,但這其實是錯誤想法:「痔瘡會因為排便時用力而脹大,但它和便祕是同時發生,而不是因果關係;而且儘管過程中會讓人誤以為是痔瘡堵住,但其實痔瘡是軟的,它根本沒有本事去堵住肛門口。」 (編輯推薦:大便出血不一定是痔瘡!從痛感和血量馬上判斷原因和解法)
「因為有這個迷思,病人就會一直覺得必須去除痔瘡,才能夠讓便祕變好,」鍾醫師強調,事實上,真正讓便祕變好的重點,是讓腸胃蠕動變好;而腸胃蠕動變好的重點,還是要回到飲食。
水果纖維讓你排便順暢?便祕救星首推奇異果!
說到促進腸胃蠕動,大概很多人都直接會想到纖維質。但究竟要攝取多少才夠?根據國民健康署建議,每日膳食纖維攝取量為25~30公克,具體的量則大約是兩個拳頭左右的大小。不過就算是纖維質,也有非水溶性與水溶性之分,不只攝取來源不同,對排泄物的質地影響也有差異。
「非水溶性纖維,又分為纖維素跟半纖維素,前者是我們一般講的菜類、蔡葉、菜梗;至於半纖維素,則是帶點黏膩的菜類,如海帶、昆布等。」鍾醫師解釋,這些非水溶性纖維素,是腸道內很好的骨架,能夠讓排泄物更加蓬鬆、容易滾動,同時因為不紮實,在排便時也會產生自然的推力。
「至於水溶性纖維,換言之就是可以溶在水裡面的,它則分為植物膠跟果膠。」鍾醫師解釋:「像愛玉、車前子這種屬於植物膠,溶到水裡面之後可以有點像是晶體狀糊糊的,鑲嵌在排泄物中會讓它更加濕潤;至於果膠則是透過攝取水果,如香蕉、柑橘類等獲得。」至於水溶性與非水溶兩者間詳細的攝取比例,鍾醫師則會建議2:1,也就是「吃兩份菜配一份果」。
而在眾多水果中,或許有民眾會覺得,自己吃奇異果特別有效,鍾醫師也認同,這是因為奇異果中「天生」就已經配好上述2:1的纖維質比例,連醫師也讚不絕口「真的很奇異!」簡直是最天然的便祕救星,「換言之,其實這些民眾只要吃夠、吃對纖維素,腸道就一定可以蠕動、一定會有效。」 (編輯推薦:便祕過敏常感冒,都是過勞警訊!博士5招逆轉腎上腺疲勞)
益生菌整腸,該怎麼吃才有效?
除了攝取纖維素外,有些民眾會透過攝取益生菌,來解決腸胃問題。「甚至也有病人表示,自己吃益生菌『有吃有效,沒吃沒效』。」鍾醫師解釋,益生菌並不是通便劑,重點其實在於是否提供了好的纖維質環境,幫助益生菌在腸胃中生長。
「就像是在腸胃中建立一個牧場,益生菌就像是乳牛,纖維質則是它們的食物。當你給它大量的纖維素、充足的水分,這些牛就會在裡面住下來。」鍾醫師表示,就算是完全不吃益生菌,人體的腸道內本身還是會有好菌、壞菌等,只要提供大量的纖維質,它就會進行自然篩選,並且養出好的益生菌:「這也是我們一直推行高纖飲食的原因。」
相對的,若是攝取紅肉、高脂肪,則會促進壞菌生長,它們不只會產氣,在分解蛋白質的過程中,也會讓放屁的味道更重,腸道的蠕動也會比較差,同時也比較容易脹氣。
儘管如此,就算過去的飲食習慣不佳,也不代表腸胃環境就永遠無法改善。「只要認真吃纖維質,吃個半個月,你的菌種就會有所改變。」鍾醫師補充:「所以有的時候其實不用執著於一定要吃什麼益生菌,好的飲食習慣還是比較重要。」
別再執著清宿便!醫師:宿便其實是個「假議題」
對於便祕,許多人或許也會有「宿便」的迷思,認為好的排便習慣,就是要讓腸道內清潔溜溜。但鍾醫師解釋:「大腸裡面不可能沒有隔夜的糞便,因為我們吃進去的東西,經過那麼長的腸道,在形成糞便的整個過程大概就是1到2天的時間。」就算是透過灌腸,之前吃的食物還是會在大腸中產生新的糞便。
「它永遠都會有一些糞便在裡面,所以清宿便永遠都不是重點,而是既然你知道吃進去的東西無論如何都會停留一兩天的時間,那吃的東西就很重要。」而鍾醫師也補充,一般大眾所必須追求的,不是絕對的健康飲食,只要90%都是吃正常的食物,就算10%亂吃倒不會真的有太大影響。
「就有點像平常是個好學生,偶爾放縱一下大家還是會認為你是好學生。」鍾醫師認為,有時候吃炸的或燒烤,滿足一下口腹之慾,如果心情有比較好,那也沒關係,重點是要在平常建立好的腸胃環境,讓其中的益生菌能夠幫忙清除自由基、致癌物質等造成的傷害,幫助腸黏膜修復,就不會讓腸胃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的反應,並且自然而然能夠產生抵禦外侮的能力。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