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鏡檢查有必要嗎?符合5特徵要做大腸鏡檢查!
大腸癌的可怕之處,在於初期幾乎沒有症狀,當察覺到身體有狀況時,通常已經算是嚴重、錯過治療時機。或許你會認為:「難道我去大腸直腸專科掛號,不能透過門診檢查就好嗎?」對此鍾醫師解釋,由於門診能夠檢查的位置只有肛門及下端直腸,長度大約是4公分,和整個大腸與直腸約150公分的總長度相比,只有不到3%:「因此,如果想要檢查整個ㄇ字型的大腸與直腸,就會需要大腸鏡!」
雖然沒有任何病徵,但隨著遺傳、生活習慣,罹患大腸癌的風險也不同。像是平常排便習慣異常(如便秘或腹瀉)、或是本來就患有慢性腸道發炎疾病,甚至是有抽菸習慣、喜歡吃大量紅肉、高脂肪飲食,同時纖維質攝取又不足的民眾,以上狀況都會對腸胃產生比較大的刺激,因此鍾醫師也建議可以考慮做大腸鏡檢查。
此外,若是因為不明原因,在短期內體重急速下降5%以上,也可能要懷疑腸胃是否有出問題。「對於50歲以上的國民,國健署就有建議可以進行人生第一次的大腸鏡檢查。」鍾醫師補充:「但如果家族內直系血親曾經罹患過大腸癌,則應該要提前一點到40~45歲進行檢查。」
照大腸鏡要先徹底清腸:低渣飲食+瀉藥+飲水2000cc
所謂的大腸鏡檢查,其實就是將一個像蛇一樣的鏡頭放到大腸中,檢視腸道內的狀況。因此和其他檢查相比,會需要額外確實「清腸」,藉由低渣飲食、瀉藥與充分的水分攝取,才能確保檢查順利進行。
鍾醫師解釋:「攝取『低渣飲食』,是為了讓排泄物在清腸劑作用後能更快出來。至於實際上的飲食內容,則會寫在衛教單上,只要照指示做即可。」而在搭配瀉藥時,鍾醫師也強調,雖然過程會感受到不適,但一定要分次攝取達2000毫升的水分,讓排泄物最後呈現「清清如水」的狀態,才代表腸道內已經沒有糞便殘渣會賭在粘膜表面。
「有的病人會抱怨自己在中間被『退貨』,或者到一半被醫生告知腸道清得不乾淨,無法進行檢查,但其實這都是為了保護病人。」鍾醫師補充:「因為如果看不到東西,就有可能會錯失埋藏在下面的瘜肉或腫瘤,所以清腸的前製作業一定要徹底。」此外,對於害怕過程中因為充氣、沖水,導致脹感不適的民眾,鍾醫師則建議可以選擇無痛的「舒眠大腸鏡」,不要為了怕痛而不做檢查。
下一頁看更多精彩內容!儘管大腸鏡聽起來可怕,但其實比起一般健康檢查,需要進行的頻率也低上許多。 大腸鏡檢查多久要做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