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師黃獻銘就說,氣某種程度與免疫力是相關的,但免疫力並非如大家想像中類似錢要愈多愈好的概念,反而應該是能夠維持平衡會更好。
你的蜜糖可能是我的毒藥!自行亂補中藥反而適得其反?
黃獻銘醫師表示,常見的補氣藥材如黃耆、枸杞、紅棗等,在錯誤的迷思之下,可能會導致大家認為補愈多愈好,但其實反而可能導致身體容易上火、免疫力失調、全身不對勁等狀況,「甚至感冒或感染時會更容易產生症狀。」
中醫的中為中庸、平衡之意,黃獻銘醫師指出,如果能夠讓氣血維持平衡狀態,身體的抵抗力及補氣效果會是最佳。而提及中醫用藥的邏輯,他也說明,中醫是「目的論」而非方法論。
方法論是先問有什麼方法可以補氣,再回答問題,像是人參、黃耆、紅棗這些藥材能夠補氣,把它們做為方法使用。
然而,黃獻銘醫師指出,中醫的補氣其實是一種目的,所以核心原理及邏輯應該是哪些方法可以達到最終的補氣目的,就能夠採用。「可能我用黃連能讓你補氣,代表黃連對你來講是有補氣效果的,即使黃連並非一般認知中的補氣藥材。」
最好的補氣方式:睡覺及吃飯
黃獻銘醫師強調,中醫認為最好的補氣方式就是睡覺與吃飯。使用的補氣方法只要能夠讓當事者睡得好、睡醒精神充足;也能吃得好,拉得出來、消化正常,對當事者而言就能夠補氣。
換言之,假設當服用黃耆、人參等藥材,反而讓當事者睡不好、腸胃不佳,如便祕、脹氣或食慾不振等,對補氣反而扣分。
黃獻銘醫師提醒,如果日常服用藥材,卻出現以下「紅燈警訊」的症狀,就要特別注意。
- 睡不好
- 腸胃脹氣、便祕或腹瀉
- 痘痘、發炎
- 痔瘡
- 煩躁
他表示,當上述紅燈警訊亮起,原本正在使用的補氣藥材可能就要停藥。
「我會鼓勵避免盲目地使用同一種養生方式,」黃獻銘醫師認為,養生要設定目標,並在過程中觀察有沒有出現所謂的紅燈警訊,再適當調整、修正才行。
日常生活還有哪些方法能補氣?下一頁醫師傳授小撇步,排濕增加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