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課前複習:哪些人不用繳稅?標準扣除額、列舉扣除額哪個划算?
【點此立刻溫習!】
第二步-我們每年要繳的稅到底怎麼算出來的?一張級距表秒懂稅率和累進差額
你知道我們在算所得稅的時候,其實有一個所謂的
「所得稅計算公式」
嗎?現在我們多數人都是用網路報稅,上網輸入身分證字號等等資料,很多資料和數據就自己跑出來了,理財專家郭莉芳就提醒,可別以為就交給電腦告訴你要繳多少錢就好,其實電腦也是有「算錯」的時候!
「有時候真的是很無奈,因為我每一年大概都會收到補稅通知,不是因為我賺很多,而是因為用電腦抓出的相關所得資料,並沒有包含我父母在農會或漁會等等的定存利息!所以這幾百或幾千元的利息所得,就必須要再申報一次並且補繳稅。」
郭莉芳解釋,算出綜合所得稅的淨所得後,假設一年賺100萬元,並不代表政府會把這100萬通通都要向你課稅,畢竟生活上柴米油鹽醬醋茶哪樣不用花錢?所以就會扣除生活成本、撫養家庭成本、或甚至是借貸的利息等等,這就是扣除額的概念,把零零總總扣掉之後所剩的錢才是「淨賺」,再從這個淨額來課稅。
而這個淨額還分級距適用不同的稅率,並且有不同的累進差額。
綜合所得淨額稅率、累進差額一覽表
綜合所得淨額 | 稅率 | 累進差額 |
0-540,000 | 5% | 0 |
540,001-1,210,000 | 12% | 37,800 |
1,210,001-2,420,000 | 20% | 134,600 |
2,420,001-4,530,000 | 30% | 376,600 |
4,530,001以上 | 40% | 829,600 |
【公式】
綜合所得淨額×稅率-累進差額=應納稅額
舉例來說,如果所得淨額是50萬,就屬於每年54萬以下這個級距,對照表格可以看出適用5%的稅率,則「50萬×5%-累進差額0=2.5萬」,要繳2萬5千元的稅。
如果所得淨額算出來是在54萬到121萬之間,則適用12%的稅率,比如60萬×12%,這時候還可以再扣掉一個累進差額37,800,最後算出來才是應繳納的稅額。
「而台灣的個人綜合所得稅的部分,其實最大宗是落在5%以及12%的稅率,大約佔了80%,所以這些勞工階級或中產階級,才是繳稅的大戶喔!」郭莉芳提醒,如果想知道怎樣報稅更划算,不妨從以下例子來跟著算一遍吧!
第三步-專家帶你算一次,馬上學會哪一種扣除額才划算
(案例引用自財政部中區國稅局新聞稿)
假設一對夫妻,雙薪家庭,育有兩名已經上大學的孩童
- 全家利息所得:1萬元
- 教育學費扣除額:2.5萬元×2=5萬元
【方法一】
基本生活費:每人18.2萬元×4= 72.8萬元
【方法二】
免稅額:每人8.8萬元×4=35.2萬元
扣除額:標準24萬+利息所得1萬元+教育扣除額5萬元=30萬元
免稅額+扣除額= 65.2萬元
由此可知,這樣的4口家庭採基本生活費的算法較划算,因為可以從所得中扣除比較高的扣除額,則剩餘的所得淨額就會比較低,差額達到7.6萬元,郭莉芳指出,這就代表了今年調高基本生活費的額度,確實可以讓不少家庭省到稅,而且人人都能享有這份減稅紅包。
第四步-務必注意報稅期限與繳費方式與時間!
另外,今年所得稅報繳期限一律展延到6月30日,不要忘記囉!根據財政部說明,相關作業時間調整如下:
- 綜所稅/營所稅報繳期間:5/1~6/30
- 所得及扣除額資料查調:4/28~6/30
- 綜所稅-網路申報應送資料:7/12前寄(送)至就近國稅局
- 營所稅-網路申報應送資料:8/2前寄(送)至所在地國稅局或7/30前透過系統上傳
- 退稅期程維持不變,6/30前網路申報通通7/30入帳
避免群聚,國稅局鼓勵用線上報稅和手機報稅,但由於手機報稅系統是沿用去年報稅的相關資料,若今年報稅有新的資料,例如列舉扣除額項目變多,或者婚姻關係改變等情況,資料庫無法抓取時,報稅資訊產生落差。因此,有以下狀況,請使用其他方式報稅:
- 現金繳稅及申請延期/分期
- 新增/修改配偶、扶養親屬、所得、扣除額、抵減金額及扣抵稅額
還沒報稅的話,不妨掌握這些節稅小撇步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