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就是在別人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
不甩癌症、失智,只願無子一族老有所居
台灣即將於2025年步入超高齡社會,屆時全台65歲以上老人達20%,再加上少子化日益嚴重,即使結婚比例上升,每五對新人就有一對沒有孩子,顯見孤獨老已成為不容忽視的社會現象。
「老年的時候,老伴走了只剩下一個人,再加上病痛纏身,幾乎看不見希望。」王建煊點出老人的哀愁,結褵58年的王建煊與蘇法昭兩人沒有子女,雙雙前後罹患攝護腺癌與輕度阿茲海默症,深知無子老人的無助,即便兩人已高齡80多歲,仍堅持要解決老人的憂愁。 (編輯推薦:60歲攻百岳、戰勝淋巴癌!葉金川:老車零件壞了,修好它就行)
「愛就是在別人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王建煊夫婦2011年賣掉長年居住的房子,將所得1300萬成立無子西瓜社會福利基金會,幫助沒有孩子的老人老有所居,無憂而終。
無子變有子的自在老後
虛弱的人更要有良好的生活環境,秉持這份理念,王建煊決心打造不同於一般安養院的照護環境,東華書局創辦人卓鑫淼的遺孀深受感動,一口氣捐贈3.8億元讓夢想點石成金,今年3月5日於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附近動土,預計明年中落成,定名為「鑫淼天使居」。
「無子、獨居、老人」是天使居的主要的照顧族群,只要到這裡生活,不會讓人感到恐懼、孤獨,反而要讓人感到如同天使般的快樂;王建煊希望基金會與老人沒有隔閡,「他們就是我們的爸媽,我們就是他們的兒女,」讓無子變有子,建立緊密關係,是天使居的使命,王建煊說。
人會離開,愛卻能留在世上
無法自理甚至溝通上有困難的老人,照護者的耐心決定天使居的成敗,王建煊舉例,進來居住的老人家難免身體不舒服,嘔吐必定需要有人清理,可能上一秒清理完,下一秒又吐了,老人家有苦難言,照護員的辛勞也同等重要,基金會更是要以身作則,看待老年人、照護員別無二心,把他們視同自己的家人,待遇不可差,受到的關心更不可少。
深信愛是可以傳染的,王建煊認為愛的循環是天使居存在的真諦,「希望天使居理念在台灣可以遍地開花,要讓大家覺得照顧老人就是照顧自己的未來。」
捐房養老或許是個可行的方法,假設一位老人擁有價值3千萬的房屋,經專業人士評估還有20年可活,到終老可能需要1千萬,其餘的2千萬捐贈後,就可以幫助那些經濟弱勢的老人,王建煊說。對於經濟有餘裕的人來說,捐房養老是個吃虧的選項,王建煊認為,人終究會離開這個世界,房子留下卻無法發揮其效益頗為可惜,若將其用來幫助苦難人更有價值。
「離世後,現在的名位都沒有意義,只有愛留在世上才有意義,如同天使居的捐贈人一樣,即便未來不在世上,後來仍有成千上萬的人可以享受天使居的資源,」希冀遺愛人間的精神能夠傳揚台灣各地,王建煊的夢想藍圖一筆一筆地畫下,喜樂平安的老年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