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曾經報導「假設高齡夫妻退休後還要過上30年,一共需要日幣2千萬元」,引發眾人議論紛紛。想要存到日幣2千萬元(註:相當於台幣600萬)並非易事。
就算每個月存五萬,也得花上三十三年;也有些人會把退休金拿去還剩餘的房貸。
比起光靠存錢準備二千萬,持續工作更能保持家計穩定。
人生下半場活出自我!掌握「收支情況」,就能制定未來計畫
我建議六十歲之後每個月至少還是要賺日幣十萬元。每個月以工作二十天計,一天五千日幣便能達成目標。二十年的總和便是二千四百萬。 (編輯推薦:從破產到財務自由!過來人揭理財致富7步驟:躺著就有錢,不必工作到老也安穩退休)
從現在開始思考「如何一天賺到五千元」,自然會主動找尋達成的辦法。即使是自認「什麼也做不來」的人,從現在開始花上五到十年的時間也能培養出賺錢的能力。
工作的方式形形色色,譬如退休後與原本的公司重新簽約,再次成為雇員;轉換跑道﹑自行創業;應徵計時人員等等。無論選擇何種方式,確定自己人生下一個階段能以其中一種方式繼續勞動,便能安心面對眼前的工作。
確定「每個月至少要賺多少錢」便能摸索出屬於自己的賺錢方式,例如「確保每個月要有固定的工作」、「和原本的公司談好業務委外」、「和別人合作,承包部分服務」、「正職賺不夠的額度靠副業」等等。
我認為報酬是來自達成對方的「期待」。為什麼男性願意為了高級俱樂部花大錢,為什麼女性願意上美容美體沙龍「投資自己」,全都是因為某人對於某事有所「期待」。
由於持續期待,所以繼續付錢。要是發現無法獲得符合期待的結果,立刻就關起荷包了。
如何讓工作源源不絕、保有每月收入?
希望工作能源源不絕,唯一的做法是讓每次的工作成果至少超過對方期待的百分之一。如此一來,對方便會更加期待,認為我們做得到更多事,委託更多的工作,支付更高的酬勞。持續數年之後,即使有一項工作成果沒超越對方的期待,也會因為已經建立起信賴關係而繼續寄予期待。
年齡增長依舊有人委託工作的人是因為清楚屬於自己的策略,也就是對方「對我有何期待?」、「我該如何因應對方的期待?」
了解「對方是為了何種期待而付錢」,選擇工作時便不會自相矛盾,能夠以客觀的眼光發現屬於自己的道路。
錢就像水槽的水,關緊水龍頭打開時才有得用!「如何花錢」比賺錢更重要
另一方面,比起「如何賺錢」,更重要的是「如何花錢」。
過去有位八十多歲的女性把房子免費借給我住,因為她想鼓勵我從事寫作工作——這就是她對我的「期待」。她沒有家人,腳也不方便,唯一的收入是國民年金。過去她是位國小老師,當年教過的學生會輪流來她家幫忙修剪院子裡的植物與協助採買等生活所需。
過著簡樸生活的她,生活費幾乎只有食費,平常不怎麼花錢。但是每年興致一來,她總會突如其來出門幾趟,例如「我想看猴麵包樹,所以要去一趟馬達加斯加島(Madagascar)」、「我想聽歌劇,所以去搭地中海郵輪」,以前教過的學生說她還會捐錢給當地的寺廟和小學。
因為她花錢實在很大方,我問過她是否在玩股票。「我是碰了股票沒錯,但是沒怎麼賺錢。錢這種東西就跟水槽裡的水一樣,平常得把水龍頭關緊,要用的時候打開就有得用了」。
這是她的金錢觀。即便像我這樣從事收入不穩定的工作,也發現只要事前決定好每個月的生活費,便不會經常感到不安。這位女性長輩讓我了解到人際關係也可以解決部分金錢問題。
具體考量實際的收支,自然不會再莫名惶惶不安,打從心底鼓起勇氣——這或許就是學會對自己的人生抱持「期待」。
金錢是「期待」的象徵。年紀愈大,愈該考慮如何提升他人對自己的期待。
本文摘自《五十花正開:五十八則不惑解方,下半場就來遊戲人間吧!》/有川真由美(作家)/遠流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