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認為「年紀大了就找不到工作」?
或許是因為嘗試和年輕人站在相同的起跑線上?
前幾天,我請醫院幫我叫長照用計程車,好方便我帶坐輪椅的母親轉院。
七十多歲的司機非常細心,先是把剛洗好的毛毯蓋在母親身上,以防她覺得冷;又陪母親聊天解悶;無論是把母親移動到車上或是開在高速公路上時,都小心翼翼避免震動。他下了許多功夫,讓患者坐在車上時也能舒舒服服。就連他所駕駛的這輛計程車都特別改裝過。 (編輯推薦:工作很煩,早早退休發現不工作更煩!離開全職工作後,如何有事做、老得慢?)
「不愧是專家,您從事這行很久了嗎?」
「沒有沒有,我幾年前為了照顧父母才回到故鄉。接送父母到市立醫院幾次後,開始跟醫院員工有了交情。有一天事務長來找我幫忙……」
我想事務長不是隨便找人幫忙,而是從他照顧父母的情況與醫院員工的對話中感覺到這個人值得信任。
「我本來就有職業駕照,之後又上了長照員初訓班。現在很多醫院都找我接送,有時候一天還會開到五百公里。」
他幾年前在關西經營租賃重型機具的公司,為了操作重型機具而考了二十張以上的證照,憑一己之力擴張公司。最後把所有財產都讓給妻小,離婚後獨身回到家鄉。
儘管他失去了肉眼可見的財產,長年培養的工作心態、想法與技能等資產卻不會隨之消失。了解何謂人才的伯樂只要稍微聊一下,便能明白「這個人一定做得到」或是「這個人大概應付不來」。
常聽人說:「年紀大了就找不到工作。」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論點,是因為和年輕人站在相同的起跑點上爭奪工作。
實際轉換過工作的人便能明白,別說是五十歲了,過了三十歲,沒有特殊技能或是證照,跳槽都不是件簡單的事。
把一般徵人的條件套用在自己身上,發現的淨是不符資格的地方:缺乏技能、經驗不足、沒有證照、超過年齡、想法老套、體力衰退等等。所以年紀越大,適合的工作越少。
即便現在是公司的一員,為了符合公司要求,還是得努力彌補自己「還沒學會○○」、「累積的成果不夠」、「缺乏領導能力」等不足之處。
把生活方式從「以公司為優先」轉換為「以自己為優先」,需要一百八十度改變想法。
首先是,著眼於「自己擁有什麼」而非「缺乏什麼」。
個人擁有的能力不僅是證照或工作經驗等明確條件,還包括識人識物的眼光、溝通技巧,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等,這些當事人可能也沒發覺到的性格,其實都是重要資產。 (編輯推薦:中年想轉職,如何有選擇的底氣?30歲先學會這3件事,離開公司也有辦法活下去)
「喜歡和人聊天」、「常常有人誇我品味好」、「對環保議題有興趣」等嗜好,以及擅長的事與好奇心等,都是很重要的資產,也是活力的來源。
出動自己已經擁有的一切資產,便能創造工作。
話說,「年長」也是重要的資產之一。
以電視購物為例,介紹健康食品時,經常出現八十多歲的健美選手和九十多歲的健身教練等人。他們之所以獲得讚賞正是因為年齡,能藉此吸引同年齡的客群。我有朋友五十多歲開始練瑜伽,六十多歲當起瑜伽教練,他因為熟悉老年人的身體,課程適合中高齡學生而大受歡迎。
中老年人不應該去找任誰都做得來的工作。
無論是五十歲、六十歲還是七十歲,每個年齡層都有適合自己的競爭方式。
著眼於「自己擁有什麼」而非「缺乏什麼」。
本文摘自《五十花正開:五十八則不惑解方,下半場就來遊戲人間吧!》/有川真由美(作家)/遠流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