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那究竟要如何放下、不再執著於那種,好像要喝孟婆湯才能釋懷的傷痛?
莊子在〈大宗師〉說:「泉涸」,當泉水乾涸;「魚相與處於陸」,兩條魚一起挨在陸地上;「相呴以濕,相濡以沫」,靠著那麼一點點水分或者吐出來的水沫,來滋潤彼此。與其如此,「不如相忘於江湖」,還不如重返江湖的大海去悠游快活。
各位,如果我們是一條魚,應該都不願意失去可以悠游的空間。在這邊莊子要帶我們思考的是:在情感關係裡,要怎麼樣才能做到不缺水呢?是不是有這麼一種德性,可以改變我們的在意,讓我們的眼球能夠不要一直緊盯著對方,不要過度在意對方而任自己的生命凋萎或者限縮整個世界。
《莊子.大宗師》中談到女偊:「南伯子葵問乎女偊曰:『子之年長矣,而色若孺子,何也?』曰:『吾聞道矣。』南伯子葵曰:『道可得學邪?』」南伯子葵不懂為什麼女偊這麼大的歲數卻還能像孺子一般,女偊回答:「因為我體悟了道。」這時候南伯子葵就問了:「您說的那個『道』,是我們也能學的嗎?」莊子之道其實並不玄遠,而且非常具體、非常親切,也就是「醫道習慣」課程要帶給大家的。
期許我們邁向: 「形如槁木,心如死灰」,心靈能夠像灰燼一般,不再會有發煩、光火、生氣、不滿等負面情緒;而身體能像槁木一般,越來越輕鬆靈活,就像乾掉的木柴一樣地輕、鬆。莊子的「道」所追求的心情體況,就是這樣一種輕鬆的心身感受。
而《莊子》中的女偊,也把她抱持實踐的道與你我分享:「參日而後能外天下」,要先能看淡天下的紛紛擾擾,因為返本全真、守護著自己的心的緣故。「七日而後能外物」,在七天之後,外在事物,很多過去覺得非得到不可的東西,也就能看淡了。
在莊子的相忘學程裡,因為愛或者不能再愛而產生的痛苦與執著,都是可以逐步消融的。祝福各位,在擁有天涯知己的情感的同時,不只能無傷於自己,也能無累於對方。有了莊子的相忘功夫,當你真的愛上一個人的時候,就算對方變心,也不用太傷心,只要思考一下在你們同行的這段日子,在這樣一段情感關係裡,你付出多少努力,讓自己變成一個多好的人。如果這些都守住了、把握了,那有什麼好遺憾的呢?每一場相愛最重要的決心就是「我一定要變得更加美好」,全方位地提升自己的心、神、氣血、肌肉骨骼。
如果最後他還是離開了,那就算了,因為你已經獲益良多,賺很大了呀!能夠擁有這樣一段返本全真的愛,不管對方最後是留下或者離開,其實都是一件很值得紀念的事。
在莊子的相忘學程裡,我們談不要過度在意、不要過度執著,那到底這樣的濃淡要淡到什麼程度是最合適的呢?「淒然似秋,煖然似春,喜怒通四時。」(〈大宗師〉)再怎麼酷愛冬天的人,也不會因為冬天的離去而過度傷神;再怎麼喜歡在夏天衝浪的人,也不會因為夏天的告別而大喊: 「夏天我恨你」──這都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內心情緒的起伏或是在意的濃淡,只要像對待春去秋來,那就恰到好處了。
因為莊子的相愛學程,我們能夠在愛裡學會忘,在深情裡學會不要過度執著。當你們之間的愛越來越深厚,心也能越來越少羈絆、越來越輕靈自由。彼此擁有的世界,不會因為相愛而更加限縮,反而因為相愛而更加天空地闊。最後讓我們銘記西方的吸引力法則、東方的感應原理──「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因為有這樣的心,導致這樣的氣,出現這樣的現象。即便相失,也一定會有更值得珍惜的相遇,等在你後面的人生。假使你心能平、氣能和,在經驗現象裡,一定會有讓你感幸的遭遇出現。學《莊子》之後,心裡會有這樣的想法:「這個世界上只有我要定的心情,沒有我非要不可的人。生活可以有一百種,但只有我要定的心,並沒有我要定的生活。」
本書摘自《醫道習慣:心、身、情、食、寢,習慣成自然》/蔡璧名(臺大中國文學系博士)/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