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青壯年族35歲~55歲,財務規畫需擴及家庭
青壯年族群累積了一定的工作經驗,薪資收入多半會有所提升,存款也會跟著變多,甚至可能買房開始繳房貸;或是有了信貸,使支出隨之提升。
倘若結婚生子,更將成為全家的經濟支柱,需肩負養家餬口的壓力,並多了一份照顧家庭的責任,此時在抵禦風險的考量上,便需要從個人轉移到家庭上。
【保險:以壽險轉嫁風險保障家庭經濟】
青壯年族如果有買房成家,擁有房地資產,也有了房貸負債,萬一不幸遭逢疾病或意外離世,恐將債留妻兒,故此時就需要規畫壽險,以防萬一,若身故後,可支應未來家人所需的費用與貸款支出等,以及自身的喪葬費用,以盡到作為家庭經濟支柱的責任。
保額部分,則因每個家庭的支出、需求、負債而有所不同。思考當自己身故後,希望留多少金錢給家人,包含家庭開銷、子女教育資金、生活費等等……,扣除淨資產後再加上負債,就是實際所需的保額數字。
雙薪家庭則要視夫妻收入比重調整保額比率,倘若經濟負擔較大,也可以透過意外險轉嫁風險,例如所需金額2,000萬元,則可在意外險與壽險各保1,000萬元的額度。
高資產族則可考慮理財型保險,當資產累計一定程度、家庭經濟無虞後,可以資產配置角度,配置一些理財型保險,例如儲蓄險,除了兼具保障與儲蓄等功能,也可作為稅負規畫用途。
【投資:有餘裕可配置固定收益型商品】
在投資方面,吳盛富建議,除了保持原有定期定額投資指數型ETF外,在收入、儲蓄率雙雙提升的階段,還可以額外配置一些固定收益型商品,將這些收益作為每年出國玩樂、買奢侈品的費用,開始享受一部分的投資甜美果實。當然,如果願意繼續拉高儲蓄與投資比例,也可以再追求更高的財務目標。
3.高齡族55歲以上,確保資產足夠才可退休
已經退休或準備退休的高齡族,必須衡量自己口袋的深度,粗略計算,淨資產若達新台幣2,000萬元以上,較具有抵禦人身風險的能力。倘若資產累積不足,就要思考是否需延後退休,以確保自己準備的退休金可因應未來生活。
【保險:將定期險逐漸轉為終身險】
當50歲收入逐漸達到高峰後,身體狀況也會開始走下坡,過去所投保的定期險保費漸增,此階段可考慮將原有的定期險逐漸轉為終身險,當20年終身險保費期滿,自己也步入老年,受到通膨的衝擊,比起年輕時相對低。
此階段僅需保留實支實付保險,以因應醫療、手術費用,其餘則放到固定收益型商品,若淨資產足夠,透過穩定收益,足以支應未來多數開支。
【投資:逐步拉高債券配置比率】
先估算自己的勞保退休金、勞退退休金,再去衡量退休生活的每月金流缺口有多大,並透過固定收益型商品作為填補。在確保退休生活的開支不受影響下,其餘資金仍建議配置在指數型ETF,讓資產持續增長。倘若退休族想要降低投資上的波動與風險,則可拉高配置債券的比率達70%、80%以上,甚至全部投入,領取固定收益。
市場預估這波升息循環即將進入尾聲,對於一般投資人有什麼樣的建議?請看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