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在夫妻吵架當下對孩子問話 無形中造成了影響
淑惠說,她覺得十歲的大女兒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她言行舉止,還有學校的表現都改變了。她在學校會像她爸爸那樣,很霸道,她會打同學,然後說是別人打她。」
在淑惠眼中,孩子絕對是因為兩人的衝突而感到不滿,甚至是受到影響。淑惠說,她覺得兩人吵架就吵架,但不要把孩子拉進來,「我都跟他說過了,但他每次吵架都要孩子在場。」
淑惠說先生總是嚷嚷:「都是一家人,為什麼女兒不能聽、不能看?」還總要在吵架當下對孩子問話,甚至在還有情緒的時候,把小孩子帶開,說些她的壞話,「其實我覺得給小孩的傷害很大。」
對淑惠來說,每個人本來就都有自己的想法,更何況女兒已經進入青春期。然而先生卻總是動不動懷疑女兒的想法,說她會那樣「都是媽媽亂教的」。
孩子覺得不受到爸爸尊重!爸爸卻說是為女兒好
除了孩子的行為以外,兩人對於管教孩子,更是有著完全不同的認知。淑惠說,女兒以前是她在照顧,當時一切都很正常,但第二胎懷孕後期改由爸爸帶女兒,「現在就整個都走樣了」。
淑惠說,女兒常常覺得不受到爸爸尊重,但表達之後,爸爸只會說這是為女兒好。女兒私下還會問她,「為什麼爸爸會這樣?」「為什麼要叫我騙你、不要理你?」
但婚姻中的彼此指責,不只是這樣。淑惠嘗試過改善關係的作法,比如自己看書學習說話方式、和個人諮商師討論等等。只是她說,當對方的心態不變,自己能做到的就很有限,「而且單方面一直這樣還滿累的。」
淑惠只覺得,對方每次都逃避溝通,根本不願意聽她講話,甚至是要逼別人承認他的想法。「我之前只是不想跟他吵,但長期以來,他就覺得那樣是對的。」孩子的管教與行為、先生從砸東西到動手的家暴、感受不到先生對家庭與她的關心、先生說追她時都是「假掰」來的……種種衝突與無法溝通,淑惠也早已疲憊。
諮商時有人「出作業」,沒人「盯進度」就態度大變
當初淑惠主動尋求我們的婚姻諮商服務。相對於先生著眼於維持婚姻,淑惠似乎更著重在自我覺察上,她說很多人不敢面對自己,她鼓勵大家去諮商。
剛諮商時,兩人一切都很好,直到諮商結束,淑惠正好剛懷兒子不久,當時兩人間的問題簡直彷彿不復存在,「好像一個HappyEnding」。
淑惠說,她發現當時之所以會感覺關係有改善,是因為每次都跟兩位諮商師討論、回報狀況,而先生就好像一直在「交作業」。一旦諮商結束了、沒有人「盯進度」了,就態度大變。
淑惠舉例,那時候先生每天玩電動、不關心家裡,她就試著規定,從下班回來到煮好晚餐前不能碰電動、要陪家人,至於晚餐後就是他自己的時間。「那時候他都有照做,生活習慣有調整,或是幫忙一些小事,像拿菜洗菜啊,關係就很好。」
只是後來兩人更加鬧翻,淑惠說,她很久以後才發現,對方同意諮商「是因為他覺得自己沒有錯,他想要讓第三者來證明是我的錯。」
其實,淑惠有提到,諮商時因為有第三人在場,以前吵架時雙方那些難聽的情緒字眼,就比較不會說出來,這也讓溝通變得比較順利一些。甚至他們吵架時,先生有時會找姊姊來現場。無論是淑惠還是先生,兩人似乎都更希望在衝突發生前,或是衝突發生時能有第三人的協助、介入,好讓對方冷靜下來或來評評理。
很多人有了孩子而不敢離婚,她反而因為孩子有了力量
淑惠眼中的先生,似乎不斷想要拉攏孩子來指責她,而她也覺得先生一直把精力放在經營家庭、婚姻關係以外的地方,完全不願聽聽她說話、和她溝通。
「我有提離婚了,只是他不願意簽字,所以聲請保護令時也同時訴請離婚。」
淑惠說沒想到調解第二次,先生就口頭同意離婚,但是探視的部分還在討論,主要是孩子也不想要去爸爸那裡,沒有先生在的生活,少了爭執,現在母子三人睡得很安穩。
淑惠說自己在等訴訟結束,要帶著兩個孩子遠離這個傷心地,希望能與先生徹底切割,自己會帶著兩個孩子搬回苗栗娘家重新生活。先生的脾氣暴躁、個性不成熟,不要跟孩子接觸是最好,從此各自過日子、互不打擾。
很多人是有了孩子而不敢離婚,但淑惠說她反而相反,孩子給了她力量,她要讓自己快樂、讓孩子安穩,「改變自己就好,不用想說改變對方。」
遇上關係困境與衝突的情緒,有什麼方式能夠幫上忙?諮商心理師給的處方箋,請看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