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領域專家、網紅、網友紛紛從不同角度來探討這部短片,Dcard論壇上也有網友分析出造成主角月領37K卻窮困一生的錯誤理財觀,討論相當熱烈。這些理財危機,其實也常常發生在現實生活中,甚至是你我周遭。 (編輯推薦:「山道猴子的一生」爆紅,3天破300萬觀看!懶人包看懂山道猴子是誰?紅什麼?)
理財NG行為1:收入有限,卻無意義的過度消費
「山道猴子」主角的收入不高,還不斷貸款買東西、甚至信貸借錢,不明白收支管理的重要性,儼然走向收支失衡,債務纏身之下只好跟朋友借錢度日,卻永遠擺脫不了負債循環。
*省思:消費應量入為出,有多少錢做多少事,不該為了自尊心、虛榮心而無意義地擴大消費,否則只是打腫臉充胖子的行為;如果需要借貸,也要先確認自己的正現金流,避免財務黑洞越來越大。
女星六月(蔡君茹)過去就曾經分享,自己20多歲時理財觀念不足,收入頗豐依然被卡債、車貸追著跑,直到某天發現自己買不起一杯星巴克,才意識到自己「太不把錢當錢」,最後領悟到戒掉無意義消費的重要,拿到錢後先存下要存的部分,剩下的才是可以花的錢! (編輯推薦:曾買不起一杯星巴克…盤點六月3招減法理財,晉身包租婆、買房賺千萬!)
理財NG行為2:為娛樂性消費貸款
月領37K的主角買不起新車,不惜循貸款管道購入二手重機,依然遠遠超出自己的消費水準,再加上不夠了解,最後才發現修車耗費的金錢和時間比買車更可怕。
*省思:合理的娛樂性消費沒問題,可以視為日常開銷的一部分,但資產仍有分好壞,Dcard論壇原PO舉例像汽機車通常屬於壞的,因為一落地就掉價,賣的時候也會打折;更別說因為自己不懂而買到曾大改裝過、甚至經歷車禍的車輛,後續維修費相當驚人,很可能開心一時,錢也就這麼花光了,接下來等著自己的只剩貸款利息,根本不值。
理財NG行為3:卡費都繳最低應繳金額
「山道猴子」主角被銀行提醒欠繳費用,常常也只繳最低應繳金額,欠下的卡費又要計算循環利息,算後利滾利產生相當驚人的財務赤字,最後卡債繳不起、車貸還不起,已經負債累累,還為了滿足女友的需求借信貸,一切只為了面子、為了爭一口氣,使自己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省思:信用卡費只繳交當期消費金額的10%以及前一期未繳金額的5%,每個月的支出會輕鬆許多,但長期只繳「最低應繳金額」,循環利息會滾出一大筆卡債!
理財部落客安娜媽咪就試算,假設循環利息為10%,若當期卡費1萬元、只繳最低應繳金額2千元,則下個月會多出65元利息,看似不多,但每月利息加乘、或是卡債達數十萬的人,循環利息的威力下相當可怕!且長期繳最低應繳金額還會影響信用評分分數,未來在資金調度與借貸時會面臨很大阻力,建議有卡債問題的人,還是盡早把債務處理掉,並清楚自己每月可資出資金有多少、儘量做到每月收支平衡。
理財專家郭莉芳也在臉書發勸世文分享,過去她曾是月薪不到3萬元的新鮮人,所幸只是月光族而非卡債族,她親眼見證身邊有朋友淪為卡奴,薪水每個月都被高利息吃掉,雖然不到萬劫不復,但再也不敢隨意換工作,生怕沒有固定薪水後再也還不出錢,每月被利息追著跑,人生幾近失去光彩。
理財NG行為4:借錢出去別忘了可能「拿不回來」
即使已經負債累累,仍因為女友的甜言蜜語、加上「愛面子」,跑去以自己名義借信貸,只為想辦法生錢滿足女友的慾望,兩人分手後錢要不回來,陷入金錢與感情紛爭、人財兩失;後期又因為自己財務困難而向死黨借錢,認為這才是義氣相挺的行為,最後也因為錢的問題和好友鬧翻。
*省思:如果借錢出去,沒有留下任何白紙黑字、或是能證明合意借貸的通聯紀錄作為證據,最好要有心理準備,因為單純只有匯款紀錄很可能拿對方沒轍。法律粉專「雷丘律師就決定是你了」解釋,因為匯款可以有100種理由,比如交付貨款、贈與錢財,都可能讓人匯款,實務上也很常見到對方堅持「是他自己要給我的!」避開後續還錢的問題,而一旦被認為是贈與,「基本上送了就送了,是要不回來的。」 (編輯推薦:《山道猴子的一生》借錢給女友要不回,結局超慘!律師列3提醒:只有匯款紀錄也沒轍)
理財NG行為5:自尊心超越實力,淪為精緻窮
山道猴子葬送一生的關鍵,就是「自尊心過剩」,當自尊心超出實力就容易變成自卑,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暴走,漸漸地把真正的自己封閉起來,周遭真正關心你的人卻被一一推開,最後什麼都無法挽回。
*省思:每個人的消費習慣不同,有人喜歡看到儲蓄累積變多,有人工作之餘犒賞自己一點小確幸,有人享受購物帶來的愉悅和滿足。金錢確實可以買到快樂,但是最怕落入精緻窮的陷阱,如果只是個小資族,吃喝玩樂都非得講究精緻,口袋沒剩多少錢也要選高檔餐廳、買最新手機、喝一杯100多塊的咖啡,這都是假有錢、真月光的「精緻窮」典型表徵,看起來活得有精緻感、生活品質高,卻不是真正有錢。
吃美食沒有不好、買車買手機也沒有不對,前提是不管任何一種消費,都要確定是當下自己的能力足以負擔!理財部落客安娜媽咪也提醒,網路社群時代,我們總想讓別人看見我們過得好,背後需要大量金錢支撐,一不小心讓支出超過自己能負擔的金額,最後甚至迷失自我,「如果你正在這個漩渦中,不妨想想這樣的『精緻』生活帶來的滿足快樂嗎?還是其帶來的『窮』更讓你心中不踏實?」她強調,每個人能賺錢的時間機會有限,找到「生活品質」與「儲蓄理財」間的平衡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