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外出工作的阿公,為什麼有理說不清?
──對待失智者,講道理不是最好的溝通方式
小女兒四歲了,睡著時的容顏是天使,但使起性子來也會帶給大家一種有理說不清的火氣。偏偏我這個當媽的也不想敷衍,期望能好好講,幫助她懂事,於是母女間爭執難免,前幾天晚上就發生了這樣的事情。
起因是隔天早上是爸爸送她上學的日子。我們家大人們輪流帶孩子們去學校,這件事已經施行一段時日,但四歲的小女孩儘管經過了一年這樣的形式,還是不想接受。我明白這是被照顧的人,不分年紀大小都會有的共同心理,因為長時間和主要照顧者相處和互動,因而產生依賴和不想分離的情緒(對我的小女孩來說,這個人就是我這個當媽媽的)。
於是,晚上臨睡前,小女孩纏著媽媽問:「明天是誰送我上學?」
我說:「是爸爸啊。」
她失望地問:「媽媽,不能是你嗎?」
我說:「依照慣例就是輪到爸爸。明天是媽媽固定開會的日子,若還要帶你去上學,我會來不及去開會的,所以明天是爸爸帶你去。」
得不到想要的答案,小女孩只好不情願地說:「那麼我早上一定要看到你,跟你說再見,之後你才能出去上班喔。」
我看看牆壁上的時鐘,在這段反反覆覆的母女糾纏中,時間不知不覺過去,轉眼間已經快十一點了,我猛然驚覺從九點我就陪著她躺在床上,東拉西扯、好言對待,就是希望她快點入睡,沒想到都過這麼久了,她還是爭執不休。
我的火氣漸漸上來:「你再不睡覺的話,明天你是不可能看到我出門的,因為睡眠不足的你會很累,就會一直賴床。」
女兒沒乖乖閉上眼,反倒大哭起來:「你對我說話這麼大聲!」講了半天又是鬼打牆地回到她的要求:「明天我要跟你說再見,我早上一定要跟你說再見!」好長一段時間都是無理取鬧的狀態,直到終於哭累了,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說最後一次:「我明天要跟你說再見……」
早已累翻的我,只好拋掉想用「邏輯」和她討論「真實狀況」的想法,簡單回答:「好。」四歲小女兒這才心滿意足地入睡。
看著她睡著的天真神情,我卻開始睡不著了,腦海中想起的是日間照顧失智症患者和家屬的過程。
照顧失智長輩像顧孩子 放下「講道理」的執念
照顧失智症長輩和照顧不懂事的小孩子,兩者間頗為類似啊。有時候,主要照顧者企圖用講理的心態來與患者溝通,就容易造成彼此間的衝突。就我的觀察,照顧者常陷入的執著包括:
- 努力想和患者就一件事情的對錯或真假來說個清楚。
- 企圖說服患者理解他的某個要求是否真有辦法執行。
- 拚命解釋患者當下身處的情境和他腦中所理解的並不相同。
舉例來說吧,失智據點常見的狀況之一就是失智患者來參加早上的課程,可是他會暗中注意牆上的時鐘,一見時間走到十一點半,就會開始出現坐立不安的狀況。過沒多久,就頻頻發問:「要下課回家了嗎?」導致課程好幾回被打斷。
後來,有經驗的工作人員想到好方法,他們將時鐘調整為指針一走到十一點就會自動停止,於是患者們怎麼看都離下課時間還久,也就安心繼續上課,不再出現不耐煩的行為表現,課程也能順利進行了。
退休多年的失智阿公 堅持外出工作
另一個例子是一位早已退休多年的失智阿公。
近來他隱約覺察到家中經濟狀況有變化,於是開始想著要賺錢來幫助家計,但他早因病症忘了自己當下的身心狀況,只會每天早上纏著家人說要出門找工作。家人趕忙勸阻:「你生病了,老身體不行,不能出門工作。」阿公立刻生氣反駁:「是有多老?!我好手好腳,講話清楚流利,我可以上班的!」
就這樣,患者和家人間爭持不下,後來阿公還趁家人不注意偷偷溜出門。他想自己去找工作,但現實是他的失智症已經到出門回不了家的程度,於是迷路的狀況發生。且因為家人阻止,所以他在晚上溜出去找工作,還在夜晚迷路而遭遇危險。
面對這樣的患者,家屬的疲憊和無奈,我其實很能理解。他們常抱怨:「為什麼我爸說不聽,總是吵著要出去工作啊?!」就像我也無法理解為什麼四歲的女兒吵著非要在我出門前互道再見不可。
「感情」重要,還是「是非」重要?下一頁分享更多例子,讓我們更理解那些被忽略的失智症患者心理需求及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