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這是很多人在存股路上會遇到的問題,漲的時候,有些投資人會這樣想,「這隻ETF一直漲,股價越來越高,這樣我還要繼續存股嗎?」,同樣的,當股價一直下跌時,更多投資人會害怕,「這隻ETF越跌越低,那我還要繼續買嗎?」以下提供幾個觀點,當遇上這些情況的時候,投資人可以思考看看。
1.投資ETF考慮「時間成本」
現在可能股價很高,之後也許股價會下跌,但你應該把「時間成本」考慮進去。
就拿國泰高股息ETF00878來說,目前股價的歷史高點是發生在2022/03/31,其收盤價格為19.35(如圖),如果你在2022/3/31買進一張00878的股票,到現在2023/06,你將會參加到五次配息,每次配息約0.27元(這邊抓個平均)。
配息五次後,總配息為0.27╳5=1.35,此時你在2022/03/31購買的股價為19.35元的00878,在2023/06,你所持有的成本會降為19.35-1.35=18(這邊不考慮手續費),而現在00878股價約為18.65元,用這個角度去思考的話,當初在歷史高點19.35元買進的00878,未必是真的買貴了,時間成本對於存高配息ETF來說,是可以列入考慮的。
2.投資ETF不應該無腦投資
投資這件事情是絕對不能無腦的,你將辛辛苦苦賺來的錢放在股票市場中,就應該關心它,而不是想說,我已經選擇投資「相對安全?」的ETF,所以我就無腦的定期定額/定期不定額。
投資不論你是投資大盤型ETF、高股息ETF等,你都應該要知道它的選股方式、手續費、成分股等,然後
若當初你買進這隻ETF,看準是它穩定的配息,且殖利率維持在6%以上,當其溢價率太高,殖利率下降時,甚至配息不穩定時,你就應該考慮該標的是否還適不適合自己。不過,當出現上述狀況時, 投資人可以考慮暫停定期定額/定期不定額,然後持續觀察投資標的的後續變化,建議不要一時衝動就直接把該標的出清了。
3.持續定期定額/不定期不定額
你可以換其他投資的標的,但請持續定期定額/不定期不定額投入股市。
承剛剛所說的,當你投資的標的表現與你當初投資它的原因不同時,你可以暫停其定期定額/定期不定額的投入,但建議可以將其資金轉投資其他適合的標的,讓手上的資金可以穩定的進入股市,長期下來,會有很大的機會同享市場應有的報酬,另外,更重要的是,在這個有紀律的過程中,可以強化投資人用理性思考來面對股市的正向心態。
4.面對股市,保持理性,不要去隨便預測股市
股價的上漲與下跌,這個市場機制是很複雜的也是充滿意外的,拿FED升息來說,我們很難預測它哪時候會真的停止升息,而我們更難預測它哪時候會開始降息。在這個市場變化多端的市場,我們應保持理性,不要直接認定接下來會大漲了,或者,接下來要大跌了。
這時候很容易會陷入定錨效應的漩渦中,而什麼是定錨效應,以股票市場來說,假設,Sunny在疫情期間,認定接下來股市會一直下跌,而當後面股市開始上漲時,Sunny還是會因為過去下跌的經驗而覺得這個上漲是很短暫的,因此遲遲不敢將資金分批投入股市,這樣,Sunny其實是失去了整段下跌到上漲,可以定期定額/定期不定額去增加投資股數的機會了。
也可能是其他的情境,假設,Jay在AI興起的時代,很看好相關半導體類股會持續不斷上漲,而加碼甚至是Allin相關類股,當股價下跌時,Jay可能會因為之前的判斷而堅信現在的下跌是短暫的而持續加碼,但,往往當市場過度樂觀的時候,隨之而來就可能是一個大幅度的股價修正。
往往當大多數投資人都這樣想(現在是低點、現在是高點等)的時候,市場很有可能會反其道而行。投資股票最困難的就是保持理性,不要過度熱觀也不要過度悲觀,這一點是投資人畢生要學習的功課,我也還在學習中,然而, 不論投資人對於當下股市的看法如何,都要練習去想其他可能,千萬不要去隨便預測股市,進而影響自己的投資步調。利用長期投資去建立穩定的投資心態,投資人才能在股市中走得更久。
5.確認存股的投資目的,不要一下想賣掉賺價差,一下又想繼續存股
正所謂魚與熊掌不能兼得,很多投資人當看到帳上ETF的獲利大於該ETF的殖利率的時候,會想要獲利了結,然後,很美好的想像,等跌下來,再來進場。
當然,如果,投資人每次的操作都可以很順利的,高點賣出,低點買入,你要邊賺價差、邊存股這是絕對沒問題的,但就像上一段所說的,股市是很難預測的,時常的在股市進出,很容易動搖投資人操作股票的紀律而因小失大。因此,建議投資人確定自己存股的目的,找到適合自己的標的,然後堅持下去!
最後,我想說,一件對的事情,在堅持的過程中,往往會有很多疑慮,但當你努力堅持這件事情,並重複操作,有一天,你會肯定自己的堅持並享受到好的成果,這就是複利!
以上,非投資建議,投資風險自負,謝謝閱讀!
本文授權轉載自「安娜媽咪的育兒理財路」 原文出處/00878、00713、ETF越來越貴,存股族該繼續買?還是將資金留下來?
作者簡介:安娜媽咪,育有二寶、偶爾在家上班的半導體工程師,時常於臉書和個人部落格分享關於兒童數感、兒童理財、英文伴讀、價值投資與親子旅遊等話題。 點我看《安娜媽咪的育兒理財路》臉書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