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不希望成為別人的負擔,但無奈人都有最後一哩路。當長期照顧變成彼此的枷鎖,愛還在嗎?
去新屋看診,患者送我一盒養氣人參,說要給我補身體。咦?我又不是患者,送我這個幹嘛?老人家有心事,還沒聊多久,真相就大白了。原來,常常帶她來看病的那個大兒子,跟老爸大吵一架,就去了大陸,也不連絡了。
標準的情緒勒索
家裡的成員除了九十歲的患者老公,和八十二歲的患者本人之外,還有退休、五十多歲、單身的大兒子及二兒子,以及嫁出去的女兒。
大兒子學歷高,退休得早,脾氣好,平常侍奉兩老;二兒子脾氣差,調回新屋鄉任教沒多久,就跟同事處不來,於是提早退休。二兒子雖不缺錢,但是老爸時不時塞個一萬塊給他零花。聽起來,受寵的是老二,付出的是老大。
這次老哥負氣出走,讓老二嚷嚷著他也要出去,因為照顧父母的擔子就要淪落到他頭上啦。患者說得一把眼淚快掉下來:「他也不想想,他老爸九十歲了,還能看幾眼?連個電話都不回……」
我連問都沒有多問,就告訴她:「叫妳女兒打個電話,求妳大兒子回來吧!」
長期照顧是一件苦差事。我國人民老年以後長照的錢,是人民年輕時自己工作賺錢存的,存不夠花,就要兒女出,就算有錢付,請個外傭幫忙,家裡也要有年輕人坐鎮指揮。長照基本上不是只有錢的問題,還要人力。
長照當然會耗費主要照顧者的心力,角色通常落在未婚子女身上,嫁出去的不用負責,擺爛的也輪不到他管,大兒子在這種情境下,自然心裡早已不好過。再加一句氣話,剛好甩耙子,不幹了!
唉,人都有老的一天。為人父母的,也別老想著用親情勒索就能使喚這個「己身所從出」的一塊肉。
往實際面想,的確,現在只能靠那個能靠的,講話別逞口舌。既然有人願意付出,我們也得感謝。物價早已今非昔比,子女現在付出的供養費,將來未必付得起自己的養老費。任何人的犧牲都應該被重視、感激,不是只有當年的養育之恩值得一提再提。
另外,二兒子大了,就別縱容了,早早叫他出去獨立。不能幫上忙又老撿便宜,任誰看了都心生不平。
最後我還是要和大兒子親情喊話一番, 國家經濟實力衰退,長照的擔子落在你我身上,是國家對不起你我,不是父母對不起你我。但是,這時去追究誰是誰非,不但無濟於事,還苦了自己的爸媽。
希望年輕的趕快回來,而老的也別嘴硬,遊手好閒的滾出去,大家和和氣氣,不愉快也要平靜,才能過日子嘛!
在少子化加高齡化的今天,健康的身體,才是留給子女最好的禮物。此外,和諧的家庭氣氛是要全員共同創造的。長期負擔父母照顧角色的子女,別忘了照顧自己的身心。
若同住一個屋簷下容易起摩擦,搬出去住在附近也可以,一方面顧及得到父母的照顧,另外也讓彼此有空間生活,不失為一個調適的好選項。
說明與後記|超高齡社會的來臨
所謂高齡化社會(agingsociety),是指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達7%;達14%,稱為高齡社會(agedsociety);達20%,稱為超高齡社會(super-agedsociety)。我國於2018年已邁入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占14%),預計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這是個隱憂,因為台灣的生育率最近幾年一直是全球最低,這個問題還會惡化下去。
所謂高齡化社會(agingsociety),是指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達7%;達14%,稱為高齡社會(agedsociety);達20%,稱為超高齡社會(super-agedsociety)。我國於2018年已邁入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占14%),預計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這是個隱憂,因為台灣的生育率最近幾年一直是全球最低,這個問題還會惡化下去。
本文摘自《心臟外科女醫的機智生活》/張玉蓮(醫師)/原水